对于“着急事”,建立快速办理机制,限时1个月内办复;对于“烦心事”,实行集中办理、现场推进,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对于“疑难事”,实行分级领办、提级办理,事不畏难、决不“绕道”,直到解决落实。今年以来,市政府形成《2022年市人大代表建议分类办理清单》《2022年市政协提案分类办理清单》,清单化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清单中的264件建议提案已办复247件。
民有所呼 必有所应
心理健康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市人大代表郑桂斌在调研中发现,生活中仍有一些中小学生的家长常常忽视孩子的情绪,由此埋下心理健康问题隐患。为此,郑桂斌建议,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加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及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目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呼吁采取措施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今年以来,我市教育部门不断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分学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传授;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能力。同时,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排查、干预、跟踪、回访工作,强化家校联动,打造“幸福教育”民生工程。
聚焦解决养老等民生问题
养老产业如何发展才能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市政协委员梁瑜对此十分关注。他认为,社区养老已成为当下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应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品质。
“梁瑜委员的提案与民生息息相关。结合专项行动,我们创新采取‘清单式办理、清单式答复、清单式落实’工作模式,全力推进提案落地落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和老年人福利处处长张葛表示,今年以来沈阳积极打造“品质养老”民生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增至279个,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扩至200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基本形成。
充实基层力量持续改善民生
社区工作者是为居民提供基础公共服务的主要力量。市人大代表戴凤芝建议,要逐年为基层补配社区工作者,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保障。为落实好代表建议,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沈阳启动了2022年度社区工作者招录工作,分两个批次招录了社区工作者4050名,已于6月底全部上岗。全市社区工作者总量达到1.5万余名,超过民政部《“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
除了补充基层力量,市政府还持续关注基层需求,围绕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聚焦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在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