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沈阳市统计局官方网站!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8-11 星期三   14:13:52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版 繁体版
    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市情资讯
    2018年沈阳市县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2019年03月12日来源:沈阳统计信息网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沈阳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加强项目建设,加快转型创新发展,沈阳市县域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一、县域地区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县域经济稳步增长

           初步核算,2018年沈阳市县域地区(包含康平、法库、新民)地区生产总值为56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1%,增幅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法库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9.8亿元,增速实现了由负转正,且增幅较大,比上年增长5.2%,增幅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新民市234.7亿元,增长3.5%,提高3.4个百分点;康平县132.4亿元,增长3.7%,提高2.1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来看,县域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6.0亿元,可比增长3.2%,所占比重为24.0%,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95.9亿元,增长6.2%,所占比重为34.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5.0亿元,增长3.0%,所占比重为41.4%,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工业发展企稳向好

           目前,沈阳市县域地区拥有新民药业、造纸及包装印刷业、法库陶瓷业、康平塑编及纺织业等县域产业集群,2018年法库陶瓷产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强力推进品牌效应,继续扩大中东、韩国、东盟等地区的出口份额,全年实现产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在县域工业集群的强力引领下,沈阳市县域工业实现较快发展。2018年沈阳市县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增幅比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高于沈阳市1.9个百分点。其中,康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实现了由负转正,增长1.0%,比上年提高6.0个百分点;法库县、新民市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4.3%和8.8%,高于沈阳市6.7和1.2个百分点。

           (三)县域投资增长较快

           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大招商力度,完善推进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2018年沈阳市县域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提高60.2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3.2亿元,比上年下降8.1%,占县域地区投资额的比重为10.3%;第二产业投资60.7亿元,增长27.0%,占47.0%;第三产业投资55.2亿元,增长18.1%,占42.7%。县域地区亿元以上项目为78个,比上年增加18个,完成投资额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新民市亿元以上项目发展较好,共计30个,完成投资额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四)县域财力不断雄厚

           2018年沈阳市县域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增幅比上年提高8.8个百分点,高于沈阳市5.6个百分点。其中,康平县、法库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分别增长28.7%和16.7%,高于沈阳市18.7和6.7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完成25.0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增幅比上年提高16.2个百分点,高于沈阳市12.5个百分点。其中,康平县、法库县税收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分别增长40.9%和21.9%,高于沈阳市33.0和14.0个百分点。

           (五)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2018年沈阳市县域地区农业生产保持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县域地区一产增加值实现136.0亿元,可比增长3.2%。其中,种植业比重占53.0%,与上年基本持平;林业占2.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畜牧业占41.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渔业占2.7%,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8年沈阳市县域地区粮食产量达到216.0万吨,比上年下降6.5%,粮食生产能力仍保持较高水平。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40.5万吨,比上年增长5.2%;禽蛋产量达到8.0万吨,增长2.6%,生猪出栏313.9万头,下降1.6%;家禽出栏3898.7万只,增长3.5%。    

           二、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今年以来,沈阳市县域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各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向好,但在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县域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

           无论是经济总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县域地区发展不够均衡。2018年经济总量最大的新民市与最小的康平县相差10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最大的新民市与最小的康平县相差2.4倍。解决县域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予以持续关注。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从沈阳市情况看,2018年县域地区的播种面积占沈阳市播种面积的63.3%,粮食产量占沈阳市粮食产量的58.5%,是沈阳市粮食的主产区,由于夏季高温少雨,县域地区粮食产量比上年下降6.5%。随着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发生机率的大幅增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粮食的持续稳产、增产任务艰巨。

             三、促进沈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激活消费潜力

           要把扩大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要逐步完善县域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合理控制物价总水平,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发展县域地区新兴消费,拓展新兴服务消费,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二)大力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农田排灌系统,增强抗灾能力。农业开发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通过灌溉排涝、农田整治和土壤改良等技术措施,提高中低产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努力改善基本农田设施。严格基本农田管理,依法保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三)科学统筹规划,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沈阳市的生态资源大多集中在县域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三者的关系,从而使县域社会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前进。应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还有生态建设统一起来,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改革进行深化发展,进行机制创新,把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高度统一起来,兼顾体制和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