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沈阳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加强项目建设,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切实抓好县域地区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沈阳市县域经济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
一、县域地区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县域经济平稳运行
前三季度沈阳市县域地区(包含康平、法库、新民)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占沈阳市的比重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康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0亿元,可比增长4.5%,比去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法库县135.7亿元,增长8.2%,提高21.8个百分点;新民市162.4亿元,增长2.9%,提高12.1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来看,县域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9.5亿元,可比增长3.9%,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8%,比去年同期下调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5.8亿元,增长9.0%,占比上升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6.8亿元,增长2.5%,占比下调1.1个百分点。
2、工业发展企稳向好
从增长速度上来看,前三季度沈阳市县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可比增长18.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3.6个百分点。其中,康平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可比增长1.0%,比去年同期提高31.2个百分点;法库县增长28.1%,提高67.4个百分点;新民市增长9.8%,提高43.8个百分点。
从行业构成来看,增加值占比较大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44.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占14.4%;造纸及纸制品业,占10.5%。其次,农副食品加工业占比为4.6%,装备制造业占6.5%,医药制造业占4.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占4.9%。
3、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前三季度县域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45.8亿元,同比增长8.4%,比去年同期提高20.5个百分点。其中,康平县实现31.9亿元,同比增长8.8%,比去年同期提高20.5个百分点;法库县36.8亿元,增长9.0%,提高24个百分点;新民市77亿元,增长8.0%,提高18.8个百分点。
4、县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沈阳市县域地区开复工建设项目共计8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1个,同比增长57.4%。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22.1%,高于沈阳市2.6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74.4个百分点。其中,法库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42.0%,比去年同期提高109.8个百分点;新民市增长29.2%,提高87.8个百分点;康平县下降2.2%,下调12.4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投资额同比增长26.2%,比去年同期回升5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3%,比去年同期回升65.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8%,比去年同期下调17.3个百分点。
5、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沈阳市县域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22.2亿元,同比增长14.6%,高于沈阳市3.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8.4个百分点,占沈阳市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9%提高到4.1%。三个县、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保持正增长,其中,康平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5.8亿元,同比增长26.6%;法库县实现8.1亿元,增长13.4%;新民市实现8.3亿元,增长8.5%。
前三季度沈阳市县域地区税收收入实现18.2亿元,同比增长17.9%,高于沈阳市9.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7.3个百分点,占沈阳市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8%提高到4.1%。其中,康平县税收收入实现4.7亿元,同比增长34.9%;法库县实现6.9亿元,增长15.6%;新民市实现6.7亿元,增长10.5%。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占比小、增速低。前三季度沈阳市县域地区地区生产总值382.1亿元,占沈阳市的比重仅为8.6%,仍维持去年同期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沈阳市0.4个百分点,发展速度滞后于沈阳市平均水平。二是大项目少,支撑作用小。前三季度沈阳市县域地区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长7.4%,低于沈阳市12.1个百分点,亿元以上建设项目所占比重为58.7%,比沈阳市低 21.4个百分点。三是财政收入总量较低。前三季度沈阳市县域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沈阳市的比重仅为4.1%,政府财政负担较重,政府性债务余额和养老金缺口较大,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保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投入发展成本明显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以改革为突破口,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加快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市县乡三级产权交易体系,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创新金融支农模式,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村征信风险补偿机制和农业信用担保平台,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县域农信社转制农商行。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按照“重强抓”的工作要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唯此唯大、唯此唯要、唯此唯先的工作抓紧抓好。全力抓实项目推进工作,围绕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以带动投资持续增长和转型发展。
(三)加大财税支持县域经济力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和规模,增强县、乡两级财政实力。以县级政府为各类资金整合的基础平台和载体,创新政府涉农资金和支持民营经济资金的使用管理方式,引领和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县域经济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