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省统计局反馈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总体呈现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一、营业收入增长,单位数量增加
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文化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8.1亿元,在前两个季度实现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同比增速为31.7%,两年平均增长4.1%。其中,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28.7亿元,同比增长22.0%,两年平均增长0.9%;文化批发和零售业88.1亿元,同比增长32.0%,两年平均增长5.3%;文化服务业101.3亿元,同比增长34.5%,两年平均增长4.0%。同时,全市规上文化产业企业数量比上年全年增加40家。(见表1)
与全国、全省对比看,我市高于全国、全省增长水平。前三季度,全国文化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4205亿元,同比增长21.8%;全省文化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2.4亿元,增长21.4%。
表1 2021年前三季度规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及单位数情况 | ||||
指标名称 | 前三季度营业 收入(万元) | 同比增长 (%) | 单位数(个) | |
2021年前三季度 | 2020年全年 | |||
总 计 | 2180884.9 | 31.7 | 330 | 290 |
按行业分组 | ||||
文化制造业 | 286850.1 | 22.0 | 38 | 34 |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 | 880695.4 | 32.0 | 84 | 72 |
文化服务业 | 1013339.4 | 34.5 | 208 | 184 |
按地区分组 | ||||
和平区 | 891248.9 | 49.8 | 101 | 101 |
沈河区 | 588966.3 | 16.7 | 84 | 67 |
大东区 | 138655.8 | 38.4 | 32 | 24 |
皇姑区 | 47557.8 | 14.1 | 15 | 13 |
铁西区 | 170889.4 | 24.7 | 26 | 24 |
苏家屯区 | 16110.8 | 45.2 | 4 | 3 |
浑南区 | 96629.9 | -6.9 | 29 | 25 |
沈北新区 | 212397.2 | 48.3 | 28 | 23 |
于洪区 | 2026.1 | -62.5 | 4 | 3 |
辽中区 | 439.4 | -8.5 | 1 | 1 |
康平县 | - | - | - | - |
法库县 | 3204.8 | 2.7 | 1 | 2 |
新民市 | 12758.5 | 25.7 | 5 | 4 |
二、文化批零业营收占比超四成,与文化服务业差距缩小
从营业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市文化服务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最大,达到46.5%,其次是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为40.4%,文化制造业占比最小为13.2%。文化批零业与文化服务业营收占比相差6.1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缩小0.4个和3.7个百分点。
从单位数看,前三季度全市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占全市比重最高,达到63.0%,其次是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为25.5%,文化制造业占比最小为11.5%。
从就业人员看,前三季度全市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人数占全市比重最大,达到74.1%,其次是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为15.5%,文化制造业占比最小为10.3%。(见表2)
表2 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文化产业分行业占比情况 | ||||||
单位数 (个) | 占全市比重(%) | 从业人员(人) | 占全市比重(%) | 营业收入(亿元) | 占全市比重(%) | |
总 计 | 330 | - | 33477 | - | 218.1 | - |
文化制造业 | 38 | 11.5 | 3461 | 10.3 | 28.7 | 13.2 |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 | 84 | 25.5 | 5204 | 15.5 | 88.1 | 40.4 |
文化服务业 | 208 | 63.0 | 24812 | 74.1 | 101.3 | 46.5 |
三、营收占比较高的行业发展态势较好
从文化产业的9个行业大类看,全市营业收入占比较高的行业实现了较快增长,对全市实现较快增长起到了较好支撑作用。其中,内容创作生产(占比14.6%)、创意设计服务(占比20.2%)和文化传播渠道(占比31.5%)三大行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6.2%、56.2%和35.6%,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大行业单位数分别为52家、83家和69家,合计为204家,占全市单位总数的61.8%。同时,文化行业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如文化投资运营类规模以上单位只有2家,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90.9万元,占全市规上文化产业的比重仅为0.05%。此外,文化装备生产类在全市实现较快增长的情况下营收同比下降10.9%,也是唯一下降的行业大类,值得关注。(见表3)
表3 2021年前三季度规上文化产业九大类主要指标情况 | ||||
单位数 (个)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同比增长 (%) | 占全市营业 收入比重 (%) | |
总 计 | 330 | 218.1 | 31.7 | - |
新闻信息服务 | 22 | 12.8 | 13.2 | 5.9 |
内容创作生产 | 52 | 31.8 | 36.2 | 14.6 |
创意设计服务 | 83 | 44.0 | 56.2 | 20.2 |
文化传播渠道 | 69 | 68.7 | 35.6 | 31.5 |
文化投资运营 | 2 | 0.1 | 94.5 | 0.05 |
文化娱乐休闲服务 | 8 | 2.3 | 31.4 | 1.1 |
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 | 49 | 20.4 | 20.2 | 9.4 |
文化装备生产 | 10 | 4.2 | -10.9 | 1.9 |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 | 35 | 33.7 | 18.2 | 15.5 |
四、和平、沈河继续保持强势,大东、沈北增速较快
从各区县(市)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看,前三季度,和平、沈河两区营业收入合计为148亿元,占比超过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二,达到67.9%;两区共有文化产业企业185家,占全市的56.1%。大东、皇姑、铁西、浑南和沈北新区营收合计为66.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0.5%;五个地区共有文化产业企业130家,占全市的39.4%。其余五个地区营业收入合计仅为3.5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6%;共有文化产业企业15家,占全市的4.5%。大东、沈北是除和平、沈河外发展形势较好的地区,两区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8.4%和48.3%,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市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6.4%和9.7%。
五、互联网文化行业发展水平较低
在文化新业态较为明显的16个互联网文化行业小类中,我市仅涉及7个行业小类,前三季度合计拥有企业25家,比上年全年增加6家;实现营业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9.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2.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1%)16.4个百分点,占全市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9%。触网企业数量少、发展慢,多数行业仍处于空白状态,是我市互联网文化行业当前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见表4)
表4 2021年前三季度十六个互联网文化行业主要指标情况 | ||||
单位数 (个) | 营业收入 (万元) | 同比增长 (%) | 占全市营业 收入比重 (%) | |
合 计 | 25 | 128049.0 | 9.7 | 5.9 |
广播电视集成播控 | 1 | 1646.7 | -29.7 | 0.1 |
互联网搜索服务 | 1 | 6625.5 | -16.9 | 0.3 |
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 | 8 | 68175.5 | 24.5 | 3.1 |
数字出版 | - | - | - | - |
其他文化艺术业 | 7 | 11891.8 | 22.7 | 0.5 |
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 | - | - | - | - |
互联网游戏服务 | - | - | - | - |
应用软件开发 | 1 | 9407.0 | 36.3 | 0.4 |
其他电信服务 | 1 | 2022.1 | -34.0 | 0.1 |
其他数字内容服务 | - | - | - | - |
互联网广告服务 | 6 | 28280.4 | -11.4 | 1.3 |
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 | - | - | - | - |
知识产权服务 | - | - | - | - |
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 | - | - | - | - |
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 | - | - | - | - |
其他智能消费设备制造 | - | - | - | - |
撰稿人:李岩、审核人:潘洁、签发人:赵永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