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市县域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动县域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县域主要指标实现稳步增长,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一、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县域经济总量持续扩大
初步核算,2021年我市县域地区(包含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增速低于全市1.0个百分点。其中,康平县124.4亿元,增长4.6%;法库县207.9亿元,增长5.9%;新民市281.1亿元,增长6.7%。
(二)县域农业快速增长
2021年我市县域地区农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 353.2亿元,可比增长5.9%。其中,康平县76.6亿元,增长6.7%;法库县101.4亿元,增长7.3%;新民市175.1亿元,增长4.4%。
(三)县域工业稳步发展
2021年我市县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低于全市3.6个百分点。其中,康平县增长11.7%,高于全市2.0个百分点;法库县增长4.0%,新民市增长9.1%,均低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
(四)县域第三产业增速领先全市
2021年我市县域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新民市增速位居全市13个县区首位,达到9.3%,高于全市2.6个百分点;康平县增长7.1%,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法库县增长6.6%,低于全市0.1个百分点。
(五)县域固定资产投资降幅逐步收窄
2021年我市县域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7%,增速比上年回升1.4个百分点,比2021年前三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7.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两降一升。其中,第一产业降幅最大,下降37.2%,第二产业下降1.8%,第三产业增长12.6%。
(六)县域消费品市场实现较快增长
2021年我市县域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3.9%,高于全市4.3个百分点;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为5.3%,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康平县增长10.1%,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法库县增长11.0%,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新民市增长17.1%,高于全市7.5个百分点。
(七)县域财政稳定增长
2021年我市县域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3亿元,比上年增长5.5%,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7.6亿元,下降2.9%,低于全市4.8个百分点。新民市财税收入增长较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0.4%,高于全市5.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0.9%,高于全市9.0个百分点。
县域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
2021年,在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县域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据国家统计局沈阳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21年县域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或超过2万元大关,均超过全省19217元的平均水平,但与全市21662元平均水平尚有差距。分地区看,仅新民市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达到21823元,比全市高161元;康平县、法库县分别为19255元、20298元,分别比全市低2407元、1364元。从收入增速看,康平县和法库县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康平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9.5%,低于全市1.0个百分点;法库县增长9.9%,低于全市 0.6个百分点;新民市增长10.5%,与全市持平。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县域经济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各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
(一)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贡献偏低
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仍然偏低。2021年我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3.4亿元,比上年增长6.0%,占全市比重仅为8.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3亿元,增长5.5%,占全市比重仅为5.1%。县域经济总量小,发展缓慢,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偏低。
(二)县域经济动能不足
2021年,县域地区在库“四上企业”681户,占全市在库企业的8.4%,数量偏少,对经济发展支撑不足。特别是限上住宿餐饮业和重点服务业,在库企业分别为6户和33户,占全市的比重为1.9%和2.5%。分地区看,新民市限上住宿餐饮业企业为0,康平县仅有1户重点服务业企业。
(三)县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下滑
2020年以来,我市县域投资连续呈负增长态势,增速分别为-5.1%和-3.7%。2020年受疫情影响,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2.0%;2021年,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7.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8%。投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症结”在结构、难点在结构,要改变县域经济不强局面,必须下大气力扭转“农重工轻”的经济发展格局,调整经济结构。要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新型工业化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注重生态优先,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文化创意、新型金融、健康医养等现代服务业,开发“互联网+”等新业态,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以提升消费为支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立足于扩大内需,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培育和释放新型消费潜力,积极构建“专业市场+电商+物流”的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县域地区新兴消费,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结合县域地区特点,将辽金等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进一步融入到县域地区消费热点中,精心打造出更多体现历史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冰雪旅游、温泉旅游等等各类消费热点,吸引本市居民或外省市游客旅游消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三)实施精准招商,推进项目带动战略
采取精准招商策略,突出县域地区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和环境优势,加强与知名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系对接,通过项目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政策招商、外出招商等方式,吸引更多资本参与本地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引进大项目和有助于形成产业聚集、产业升级、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项目为重点,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四)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发展引擎
特色产业是地区特色经济形成的基础,是区域活力的源泉,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是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县域地区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交通条件、产业基础,发挥乡村特色资源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带动力的产业链,形成多个产业集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力争做到人有我强提升传统产业,人有我优打造高端新产业,努力实现县域经济更快发展。
(撰稿人:史霏 核稿人: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