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市汽车市场呈现“微增长”态势,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销售新车54.2万辆,销售额534.9亿元,较上年增长0.5%和1.9%。另据市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市二手汽车交易量16.1万辆,交易额80.3亿元,较上年增长5.8%和2.8%;新增汽车上牌量23.2万辆,比上年增长7.9%;汽车保有量174.9万辆,比上年增长11.5%。沈阳市汽车销售量及机动车上牌量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品牌店销售量在全国同品牌排序中也名列前茅。
一、我市汽车市场步入理性消费阶段
2000-2015年,我市汽车市场经历了起步发展、跳跃发展和理性发展三个阶段。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市汽车市场逐渐回归买方市场,消费者选择汽车的空间更大,对汽车价格的议价权利也更大,过去出现的排队购车、加价购车的现象基本消失,更多的是企业主动走出去,通过让利、赠送礼品来促进销售,消费者对购车也增添了更多冷静和对比。
2000-2007年,汽车消费进入以私人消费为主的发展新阶段。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显著提高,汽车开始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我市私人机动车拥有量从2000年的21.8万辆增加到2007年的45.9万辆,年均增长11.2%;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从2002年的31.1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07.5亿元,年均增长28.1%。
2008-2011年,我市汽车市场呈现跳跃式发展。2008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下滑,国家提出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增长,出台了刺激汽车消费的相关优惠政策,汽车消费连续多年高速增长。我市私人机动车拥有量从2007年的45.9万辆增加到2011年的83.2万辆,年均增长16%;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从2007年的107.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61.2亿元,年均增长35.4%。
2012年起,我市汽车消费逐步回归理性。2011年始,国家针对刺激汽车消费的各项优惠政策相继中止,我市前期积累的汽车消费能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释放,汽车消费逐步结束高速增长期而步入理性增长阶段。2015年,我市私人机动车拥有量从2011年的83.2万辆增加到151.6万辆,年均增长16.1%,与2008-2011年基本持平;限额以上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从2011年的361.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473.1亿元,年均增长7%,增幅较2008-2011年回落28.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 汽车类商品消费逐步趋于理性(见图1)。
图1 2005-2015年沈阳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及增速
二、我市汽车销售额有所回落
2015年,我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销售新车54.2万辆,较上年增长0.5%,增幅提高5.5个百分点,实现销售额534.9亿元,较上年增长1.9%,增幅回落3.5个百分点。据沈阳市汽车流通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市二手车市场交易量达16.1万辆,比上年增长5.8%,增幅提高1.4个百分点,较新车销售量增速高出5.3个百分点;实现交易额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增幅回落14.7个百分点。
三、我市汽车经销商库存明显减少
至2015年底,我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汽车库存量总计4.5万辆,比上年下降67.2%,较上年回落70.8个百分点。可见,2015年,汽车经销商通过降价、参加车展等促销方式,减轻库存压力,效果明显。
四、我市汽车经销商利润率小幅回升
2015年,我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企业共计214家,较上年减少5家;实现营业收入488.4亿元,较上年增长2.6%,比2014年增幅回落4.2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为0.6%,较2014年提高0.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85%,较2014年提高1.5个百分点。可见在盈利能力小幅回升的同时,汽车经销商的资产负债率也在不断攀升,而且明显快于盈利能力的提高。214家汽车经销商中147家资产负债率超过60%,其中65家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90%以上,一旦这些企业现金流出现问题,有可能面临资不抵债的窘境,应当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