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沈阳市区、县(市)“十一五”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06年09月28日来源:沈阳统计信息网
沈阳市统计局文件
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市)及开发区统计局:
按照沈政办发(2006)20号文件精神,为确保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性和规范化,市局在参考了国家统计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的基础上,根据各区、县(市)及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沈阳市“十一五”区、县(市)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指导意见》。现将《意见》下发给你们,请在实际工作中参照执行。
附件:《沈阳市区、县(市)“十一五”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指导意见》
沈阳市区、县(市)“十一五”
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指导意见
按照沈政办发(2006)20号文件精神,以《沈阳市“十一五” 统计信息化建设方案》为依据,参考国家统计信息化“十一五”发展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本指导意见。
一、“十一五”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地制宜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逐步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以信息化推动统计体制、制度方法的改革创新,推进统计工作的发展,提高区、县(市)统计部门对党委和市政府决策管理的支持能力,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统计信息服务。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稳步实施。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市各区、县(市)级政府统计机构必须在市统计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统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共享、共用的网络平台、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应用管理,并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指导,协同实施,保证全市统计信息系统统一性;共同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统计局的统一部署,保证与国家统计信息系统的协调联运;注重与全市统计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协同配套,相互促进和发展。
2.需求主导、强化服务。统计信息化建设必须以提高统计整体功能为目标,以统计业务和政务管理的应用需求为导向,提高统计调查的信息化处理能力,注重统计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建设,强化统计信息服务。
3.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强化统计设计的“龙头”作用和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系统建设和资源整合,提高业务工作流程和应用规范的标准化水平,制定相关业务、应用、网络、安全方面的标准规范。
4.注重实效、安全可靠。网络平台、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的建设及重点项目的建设,要始终把成本、效益作为重要的尺度;要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和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统计信息资源和运行环境的安全。
(三)总体目标
各区、县(市)统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以科学、规范的统计设计和统计标准为龙头,以现代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为保证,在“九五”、“十五”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市的统计信息网络和统计数据处理平台,坚持扩大外延和提升内涵并举,继续拓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在“十一五”末期达到统计设计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自动化,资源管理规范化,统计研究科学化,信息服务多样化的新水平。
二、“十一五”重点建设任务
在“九五”、“十五”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统计信息网络和统计业务应用平台,注重网络畅通和网络安全,重点建设项目:网络安全、信息发布与交换、网上直报系统、统计数据库、数据存储与恢复系统等。
(一)网络与系统环境建设
网络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升级、延伸、提速、互连、安全”,主要内容包括:区、县级网络与市级网络之间要提速,要向下延伸;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1.网络设备的更新与扩容。各区、县(市)局域网将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对交换设备进行更新和扩容,增加数据备份设备,所有服务器到主干网络逐步实现千兆交换。
2.提速、延伸网络通道。为了保证网络的畅通,按照国家统计局在“十一五”规划中制定的网络建设标准,要进一步拓宽网络通道,市到区、县(市)的带宽不低于2M,乡镇、街道一级统计部门宽带上网,速度不低于512K。
3.网络安全的加强与完善。整合并加强现有的网络安全体系,提高防范病毒和黑客攻击的能力。主要采取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内部业务网中配置病毒控制中心,并及时更新病毒样代码库升级;二是调整防护布局,在网络入口处增设防火墙和防毒墙;三是采取内、外网物理隔离技术,严禁内部业务网计算机登录互联网进行操作,对内网资源进行强制隔离保护。有条件的单位可增设网络管理系统,实时对全网扫描监控。
4.“数据存储与恢复系统”的建设。数据流在网络与计算机磁介质之间的交换方式和存储形式直接影响到网络的速率,左右着计算机硬盘资源的占用空间。统计部门的数据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容量的中央存储器通过专用的通道与数据库相连,保存所有服务器的各种数据,数据流通过专用通道进行交换,极大地减轻了网络的数据交换压力,提高网络运行速度,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二)统计应用平台建设
应用系统开发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善全市的统计数据库系统建设、网上直报系统,统计信息发布和交换系统等统计应用软件,为统计工作提供一个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作业平台,实现计算机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共享。
1.开发各区、县(市)统计信息网网站。区、县统计信息网网站可通过市局网站的链接接入国家统计信息网,是本地区统计系统对外服务的窗口,用于全国统计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信息内容及时详实,在网上树立行业的权威性,努力打造品牌政府网站。
2.扩大“网上直报系统”应用。我市在“十一五”期间将全面实现在地统计,全市大部分报表单位将直接面向各区、县(市)统计局,“网上直报系统”的应用,使直报单位和统计部门产生了节约、快速、准确的双赢效应,既符合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趋势,又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开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为了加速“网上直报系统”的推广应用,要加大“网上直报系统”的推广力度,重点开展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业和餐饮业、资质等级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等的网上直报工作,比率要达到100 % ,其余报送单位也要力争实现网上直报。由市统计局负责规划、指导和技术支持,区、县(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实施及具体应用。
3.开发“在线数据处理系统”单机版,可安装在PC机上运行。实现与市局网络版“在线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库对接。
4.开发“区、县(市)统计信息交换平台”。平台的应用为发展区域经济,推行在地统计提供了在线信息交流服务。网站可以提供月报、快报、专报、统计分析、预测指标等强调时效性的统计信息,同时解决了时效、保密、交通、印刷四个问题。
5.外来软件的升级和引进。根据需求引进商品化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安全软件、远程管理软件、分析软件等;在系统内交流引进其他兄弟单位统计局下发或开发的专用软件,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元数据库、综合统计数据库、统计分析与预测系统等。
6.各街道、乡镇统计办公室要实现人手一台微机,配置相应的传真机、打印机和交换机,利用市统计局网上直报数据处理平台,实现数据网上报送和文件收发。
三、人员培训
信息化建设是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信息技术集成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信传输技术、信息与管理科学、统计科学等多门学科,因此应具有一批掌握上述各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适时安排组织培训。
四、“十一五”建设项目建议
区、县(市)统计局“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建议项目及预算(见下表)
序号 |
项 目 |
数 量 |
资金(万元) |
1 |
防火墙 |
1台 |
1.3 |
2 |
网络版病毒控制中心 |
1套 |
0.8 |
3 |
硬件防毒设备 |
1台 |
1.2 |
4 |
物理隔离设备 |
30套 |
3.2 |
5 |
网站服务器 |
1台 |
3.0 |
6 |
数据库及备份服务器 |
1台 |
3.0 |
7 |
数据备份软件 |
1套 |
1.0 |
8 |
Windows xp |
20套 |
3.6 |
9 |
Windows server 2003 |
1套 |
1.8 |
10 |
统计信息网网站及信息交换平台开发 |
1套 |
2.1 |
11 |
语音视频应用 |
1套 |
3.0 |
13 |
系统集成 |
|
1.3 |
14 |
培训 |
|
1.5 |
合计 |
|
|
26.8 |
五、“十一五”建设预期进度
“十一五”区、县(市)级统计信息化建设时间从2006年开始,进行工程筹备、方案制定、工程项目施工,2009年对“十一五”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积极创造条件
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建设的重点领域,是统计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当前和今后统计部门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事关统计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因此,统计信息化任务要始终作为统计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予以高度重视,做到全员参与,统计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百年大计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区、县(市)政府统计部门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支持,将其纳入本地区信息化重点规划项目之中,重点倾斜,加大投入。凡由上级统计部门统一规划和投资进行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建设,我市涉及到的各级统计部门均应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响应,同步建设。应由本地节点提供的配套资金和设备,积极进行筹措,努力争取本地区领导和财政部门的支持。
(二)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各区、县(市)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统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建设规划、重大项目的决策管理,加强对本部门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关业务的指导和协调,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技术标准管理、技术项目管理、技术合同管理、技术咨询顾问等技术管理制度执行监管机制建设,对统计信息化开发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实行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加强统计信息化开发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外包、托管等工作的管理,充分保护公共资产和用户利益,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降低工作成本。
(三)提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十一五”信息化的建设及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转都面临着高素质的人才需求,按照国家局“十一五”规划要求,区、县(市)统计机构要加强统计信息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并安排1-2名人员负责统计信息网络和应用平台的开发、维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