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沈阳市统计局官方网站!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8-11 星期三   14:13:52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版 繁体版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工作 > 文件通知公告
    关于开展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
    时间:2008年08月20日来源:沈阳统计信息网
     
     
    沈阳市统计局办公室文件
     
    沈统办发〔2008〕16号
    关于开展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市)、开发区统计局:
    近日,辽宁省统计局下发了“辽宁省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辽统法字〔2008〕4号),对全省的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进行了布置。全市各区、县(市)、开发区统计局在贯彻省统计局文件精神的同时,按以下工作步骤和时间开展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
    一、  自查阶段 (6月初至7月20日);
    二、  抽查阶段 (7月20日至8月10日);
    三、  报送工作总结 (8月底前)。
     
    特此通知。
     
    附件:辽宁省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
     
     
     
     
     
     
       
     
     
     
                                  二○○八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 统计 行政 处罚 案卷 评查 通知
     抄送:辽宁省统计局法规处
     沈阳市统计局办公室               2008年5月20日印发    
                                            共印30份

    辽宁省统计局关于开展统计行政处罚
    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
     
    辽统法字[2008]4
    各市、县(区)统计局:
    为贯彻落实《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开展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国统办字〔2008〕48号)要求,省统计局决定于2008年5月至9月组织开展全省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查范围
    市、县(区)统计局于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4月30日间,按照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实施行政处罚并已结案的案件,均纳入本次评查的范围。
    二、评查方式
    这次开展的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要在省统计局统一安排部署下,由市、县(区)统计局组织实施。从5月上旬开始,9月末结束。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分为自查、抽查和总结三个阶段。各级统计局要结合本地区查处案件的实际情况,制定案卷评查方案,确保全省统一开展的行政处罚案件评查工作顺利进行。
    (一)自查查阶段(5月至7月)
    1.市、县(区)统计局对应纳入本次评查范围的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自查。自查要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2008年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和《辽宁省统计违法案件文书立卷归档暂行办法》为标准,逐项进行自查。
    2.自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实施行政处罚主体是否合法、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二是执法程序、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有无瑕疵,处罚是否合理,执法文书的制作、运用是否正确,文书是否齐全。三是行政处罚案件归档是否按照《辽宁省统计违法案卷文书立卷归档办法》的要求进行归档。
    3.自查结束后,各市、县(区)对本地区行政处罚案卷的自查情况进行汇总,填写本地区《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自查情况汇总表》逐级报上一级统计局,各市统计局于8月10日前报省统计局政策法规处。
    (二)抽查阶段(8月)
    1.各市统计局要按照一定比例,对所辖县、区统计局查处的行政处罚案卷进行抽查或者集中评查。
    2.省统计局将于8月初组成抽查组,按照5%的比例,对各市及部分县(区)自查的案卷进行抽查。对在抽查中发现的问题,省统计局将责令被抽查的单位进行整改。
    3.省统计局还将直接抽调各市、县(区)部分行政处罚案卷,进行直接评查,并评选优秀案卷。
    (三)总结阶段(9月)
    各级统计局要认真做好评查工作总结,逐级向上一级统计局报送总结材料。评查工作总结包括本地区在实施统计行政处罚方面的主要情况和特点,评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措施,以及对开展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等方面内容。各市统计局请于9月20日前向省统计局报送评查工作总结和对国家统计局制定的《2008年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的修改意见与建议2份材料。
    三、有关要求
    1.各级统计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统计系统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地区各项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任务。
    2.各级统计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的要求,按照国家统计局《2008年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认真组织本地区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同时做好9月份迎接国家统计局对各地的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的抽查准备工作。省统计局将把各地区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情况作为2008年全省统计法制工作考评内容之一,对各市进行考核。
     
    附件:1.2008年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
    2.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自查情况汇总表
     
    二○○八年五月十三日
     
    附件1:
    2008年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
    (国家统计局2008年4月制定)
    为推进统计部门依法行政,强化统计执法监督,规范统计执法行为,提高统计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和案卷制作水平,特制定本标准。
     
    第一部分  总则
     
    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统计执法检查规定》制定。
    二、适用范围: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各级调查队按照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实施的行政处罚案件的案卷评查,适用本标准。
    三、评查标准的主要内容:案卷评查标准分为基本标准和一般标准两部分。基本标准是衡量行政处罚是否合法的标准,包括主体是否合法、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等内容。一般标准是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判断办案质量和案卷制作水平的得分标准,包括执法程序、适用法律方面有无瑕疵,处罚是否合理,执法文书的制作、运用是否正确,文书是否齐全等内容。
    四、评分办法:基本标准不设具体分数,案卷不符合基本标准中任何一项要求的,则为不合格的案卷。对不合格的案卷,不再进行一般标准的评查。一般标准的总分值为100分,扣除不符合项目要求的相应分值后,即为该案卷的最后得分。
     
     
    第二部分  基本标准
     
    一、主体合法
    1.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具备法定资格;
    2.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在法定职权内和管辖区域实施行政处罚;
    3.被处罚主体认定准确;
    4.对外执法文书加盖有效公章。
    二、事实清楚、证据充分
    1.案件事实基本清楚;
    2.证据基本充分。
    三、适用法律正确
    1.对违法行为的定性准确;
    2.实施行政处罚有明确、有效的法律依据;
    3.行政处罚种类与罚款数额在法定范围内。
    四、程序合法
    1.实施行政处罚的步骤合法;
    2.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实施检查、调查;
    3.依法履行各项告知义务;
    4.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5.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按规定经过集体讨论;
    6.对符合听证条件且当事人要求听证的,依法组织听证;
    7.应当送达的执法文书,依法完成送达工作。
     
    第三部分  一般标准
     
    一、执法程序、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无瑕疵(11分)
    1.被处罚对象的名称或姓名准确并前后一致;(1分)
    2.案件事实和情节表述清楚、准确;(2分)
    3.证据充分,符合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要求;(2分)
    4.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引用时具体到条、款、项、目;(2分)
    5.执法人员实施检查、调查时,出示执法证件;(2分)
    6.送达程序合法、有效。(2分)
    二、合理性标准(9分)
    1.处罚种类和罚款数额不仅在法定权限内,而且遵循了已制定的处罚办法或细则等规范性文件;(2分)
    2.行使自由裁量权时考虑了违法行为的情节、性质、主观动机等因素;(2分)
    3.对类似案件的处理,未出现畸轻畸重的情况;(2分)
    4.《案件处理意见审批表》、《行政处罚决定书》和执行凭证的罚款数额不一致时,说明了理由。(3分)
    三、文书规范标准(80分)
    处罚程序中依法不需要履行某一阶段或者不需要制作某一种文书的,该阶段或者该文书的分值自动计入;依法应履行某一阶段或者应制作某一种文书而案卷中缺少的,扣除该阶段或者该文书的全部分值。对本标准未涵盖的问题或文书种类不参评。
    (一)立案阶段(5分)
    立案审批表
    (1)有当事人基本情况记载;(0.5分)
    (2)载明案件来源;(0.5分)
    (3)有案情记载;(1分)
    (4)注明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的性质;(1分)
    (5)承办人意见合理;(0.5分)
    (6)检查机构负责人和检查机构主管领导的意见、签名和日期齐全;(1分)
    (7)补充立案的,情况符合《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相关规定。(0.5分)
    (二)调查取证阶段(25分)
    1.调查笔录(8分,有数份调查笔录的,任何1份笔录的某一项不符合要求,即扣除该项分值)
    (1)有询问的时间、地点;(0.5分)
    (2)对被询问人应逐一进行调查询问;(1分)
    (3)被询问人情况基本完整;(0.5分)
    (4)有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的记录;(1分)
    (5)调查笔录内容完整、清晰;(3分)
    (6)笔录中的涂改之处,有被询问人的手印或盖章;(1分)
    (7)笔录有被询问人的逐页、顶格签名(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应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并说明原因);(0.5分)
    (8)有两名执法人员的签名。(0.5分)
    2.现场检查笔录(6分,有数份现场检查笔录的,任何1份笔录的某一项不符合要求,即扣除该项分值)
    (1)有当事人情况及在场人员情况的记载;(1分)
    (2)载明现场检查的时间、地点;(0.5分)
    (3)现场检查笔录中的“上报数”注明了出处,“检查数”注明了正确的计算方法;(3分)
    (4)有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当事人不在现场或拒绝签名的,应有见证人或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并说明原因);(1分)
    (5)有两名执法人员的签名。(0.5分)
    3.统计报表、统计台账、原始记录和凭证、会计资料等书证(3分,有数份书证的,任何1份书证不符合要求,即扣除本项分值)
    统计报表、统计台账、原始记录和凭证、会计资料等书证应为原件,无法取得原件的,应在复印件上标注“与原件内容一致”字样,并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注明出具日期(出具单位一次出具多份非原件书证的,可附书证材料目录,并在书证材料目录上标注有关“以上材料均取自我单位,我单位对其真实性负责”内容、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注明出具日期,并对每份书证材料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
    4.统计报表催报单(2分,每项0.5分)
    (1)被催报的单位名称或姓名准确;
    (2)催报的报表名称和应报送的时间准确、具体;
    (3)催报时间正确,预留报送时间合理;
    (4)告知后果,公章、日期齐全。
    5.统计检查查询书(3分)
    (1)被查询的单位名称或姓名准确;(0.5分)
    (2)查询事项表述准确、合理、合法;(1分)
    (3)预留答复的时间合理;(0.5分)
    (4)告知后果;(0.5分)
    (5)公章、日期齐全。(0.5分)
    6.其他证据(3分,每项1分)
    (1)照片作为证据的,应贴在案卷纸上,注明拍摄人员、拍摄日期、照片反映的问题等,并有执法人员签名;
    (2)电子报表或其他光电磁介质材料作为证据的,应转换为纸介质材料,并有执法人员签名;
    (3)行政记录等作为证据的,应注明出处。
    (三)审查决定阶段(35分)
    1.案件处理意见审批表(5分,每项1分)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记载准确;
    (2)载明违法事实情节和处罚的法律依据;
    (3)案件定性准确,有异议时应当说明定性的理由;
    (4)有承办机构(人)和检查机构负责人的意见;
    (5)统计执法检查机关领导的意见、签名和日期齐全。
    2.行政处罚告知书(10分)
    (1)当事人名称或姓名准确;(2分)
    (2)告知当事人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4分)
    (3)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期限;(2分)
    (4)公章、日期齐全。(2分)
    3.听证通知书(2分,每项0.5分)
    (1)当事人名称或姓名准确;
    (2)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具体时间、地点;
    (3)告知当事人听证主持人的姓名、职务以及当事人的权利;
    (4)公章、日期齐全。
    4.听证笔录(3分)
    (1)准确记载举行听证的起止时间、地点;(0.5分)
    (2)载明听证主持人、记录人、当事人、代理人、案件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0.5分)
    (3)载明当事人对案件涉及的事实、证据、依据方面的陈述和申辩的内容;(0.5分)
    (4)载明本案争议的焦点;(1分)
    (5)有当事人、记录人的签名和日期。(0.5分)
    5.行政处罚决定书(15分)
    (1)当事人名称或姓名准确;(1分)
    (2)违法事实情节清楚;(2分)
    (3)有具体的行政处罚内容和法律依据;(3分)
    (4)根据《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对当事人予以罚款的,同时予以警告;(2分)
    (5)有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2分)
    (6)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2分)
    (7)告知后果;(1分)
    (8)统计执法检查机关的印章、日期齐全。(2分)
    (四)送达、结案阶段(15分)
    1.送达回证(10分,每项2分。有数份送达回证的,任何1份送达回证的某一项不符合要求,即扣除该项分值)
    (1)载明送达文书名称;
    (2)载明受送达人名称或姓名;
    (3)载明送达时间、地点、送达方式;
    (4)直接送达的,有收件人的签名;
    (5)间接送达的,有相关材料证明。
    2.结案审批表(2.5分,每项0.5分)
    (1)载明案件来源和立案时间;
    (2)有案情摘要;
    (3)有处罚决定的主要内容和作出时间;
    (4)有执行情况;
    (5)有承办机构负责人或者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主管领导的意见。
    3.案卷归档(2.5分,每项0.5分)
    (1)一案一卷;
    (2)使用地方政府法制部门或者上级统计部门推荐的执法文书样式;
    (3)卷内有材料目录;
    (4)卷内材料齐全,不宜存入案卷的材料未入卷;
    (5)卷内材料排列有序,装订整齐。
     
     

    附件2:            统计行政处罚案卷自查情况汇总表
    填表单位:
     
     
     
     
     
     
     
     
     
     
     
     
     
     
     
     
     
     
     
     
     
     
     
     
     
     
     
     
     
     
     
     
     
     
     
     
     
     
     
     
     
     
     
     
     
     
     
     
     
     
     
     
     
     
     
    序号
    案 卷 名 称
    案件承办机关
    违法性质
    结案时间
    自查得分
    备  注
     
     
     
     
     
     
     
     
     
     
     
     
     
     
     
     
     
     
     
     
     
     
     
     
     
     
     
     
     
     
     
     
     
     
     
     
     
     
     
     
     
     
     
     
     
     
     
     
     
     
     
     
     
     
     
     
     
     
     
     
     
     
     
     
     
     
     
     
     
     
     
     
     
     
     
     
     
     
     
     
     
     
     
     
     
     
     
     
     
     
     
     
     
     
     
     
     
     
     
     
     
     
     
     
     
     
     
     
     
     
     
     
     
     
     
     
     
     
     
     
     
     
     
     
     
     
     
     
     
     
     
     
     
     
     
     
     
     
     
     
     
     
     
     
     
     
     
     
     
     
     
     
     
     
     
     
     
     
     
     
     
     
     
     
     
     
     
     
     
     
     
     
     
     
     
     
     
     
     
     
     
     
     
     
     
     
     
     
     
     
     
     
     
     
     
     
     
     
     
     
     
     
     
     
     
     
     
     
     
     
     
     
     
     
     
     
     
     
     
     
     
     
     
     
     
     
     
     
     
     
     
     
     
     
     
     
     
     
     
     
     
     
     
     
     
     
     
     
     
     
     
     
     
     
     
     
     
     
     
     
     
     
     
     
     
     
     
     
     
     
     
     
     
     
     
     
     
     
     
     
     
     
     
     
     
     
     
     
     
     
     
     
     
     
     
     
     
     
     
     
     
     
     
     
     
     
     
     
     
     
     
     
     
     
     
     
     
     
     
     
     
     
     
     
     
     
     
     
     
     
     
     
     
     
     
     
     
     
     
     
     
     
     
     
     
     
     
     
     
     
     
     
     
     
     
     
     
     
     
     
     
     
     
     
     
     
     
     
     
     
     
     
     
     
     
     
     
     
     
     
     
     
     
     
     
     
     
     
     
     
     
     
     
     
     
     
     
     
     
     
     
     
     
     
     
     
     
     
     
     
     
     
     
     
     
     
     
     
     
     
     
     
     
     
     
     
     
     
     
     
     
     
     
     
     
     
     
     
     
     
     
     
     
     
     
     
     
     
     
     
     
     
     
     
     
     
     
     
     
     
     
     
     
     
     
     
     
     
     
     
     
     
     
     
     
     
     
     
     
     
     
     
     
     
     
     
     
     
     
     
     
     
     
     
     
     
     
     
     
     
     
     
     
     
     
     
     
     
     
     
     
     
     
     
     
     
     
     
     
     
     
     
     
     
     
     
     
     
     
     
     
     
     
     
     
     
     
     
     
     
     
     
     
     
     
     
     
     
     
     
     
                                                                    报出日期:2008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案件承办机关”是指对当事人实施行政处罚的机关。                                                                                         
     
     
     
     
     
     
     
     
     
     
     
     
     
     
     
     
     
     
     
     
     
     
     
     
     
     
     
     
     
     
     
     
     
     
     
     
     
     
     
     
     
     
     
     
     
     
     
     
     
     
     
     
     
     
     
            2.“违法性质”是指案件所涉及的统计违法行为的性质,包括领导干预、打击报复、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屡次迟报、执法检查时拒绝提供有关材料、抗拒阻挠执法检查、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泄密、利用统计调查窃密等、违法涉外调查、其他等情形。一个案件有多种违法情形的,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一种。
     
     
     
     
     
     
     
     
     
     
     
     
     
     
     
     
     
     
     
     
     
     
     
     
     
     
     
     
     
     
     
     
     
     
     
     
     
     
     
     
     
     
     
     
     
     
     
     
     
     
     
     
     
     
     
            3.“备注”是指需要注明的一些重要情况,如对经过复议、诉讼或者强制执行的案件应当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