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沈阳市统计局官方网站! 无障碍辅助浏览工具条
2021-8-11 星期三   14:13:52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简体版 繁体版
    您的位置:首页 > 统计工作 > 文件通知公告
    关于在全市开展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抽样调查的通知
    时间:2008年03月20日来源:沈阳统计信息网
     
     
     
    沈阳市统计局文件
    沈统发〔2008〕7号
    关于在全市开展常住人口与就业
    收入情况抽样调查的通知
     
    各区县(市)、开发区统计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市人口状况不断发生变化。为了摸清2005年以来我市常住人口数量、构成及就业收入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政府正确判断就业形势,制定和调整就业政策提供依据。沈阳市统计局定于2008年4月1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抽样调查。
        这次调查将在全市范围内抽取760个调查小区,调查对象为小区的全部人口,约7.6万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以及就业收入等情况。调查时点为2008年4月1日。
         这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各区县(市)、开发区统计局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认真负责,确保调查任务的顺利完成。
    附件:沈阳市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调查方案
     
     
     
     
     
     
     
     
     
                                      
     
     
     
     
     
     
    附:    
     
    沈阳市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调查方案
     
     
    一、    调查目的
    为准确、及时、全面反映沈阳市的常住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的就业、失业和收入情况,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和失业统计体系,为政府准确判断就业形势,正确制定和调整就业政策提供依据。定于2008年4月1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抽样调查。
    二、调查标准时间
    本次调查的标准时间为2008年4月1日0时。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对象为抽中调查小区内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在抽中调查小区内各户登记的人应为我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中外出本市半年以上人口,包括:
    常住人口: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含户口在本户,外出不满半年的人);
    2.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
    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住本户,户口待定的人。
    户籍人口中外出本市半年以上人口:
    户口在本户,离开本市半年以上的人口。
    调查项目:《沈阳市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调查表》,按户填报的项目8项,按人填报的项目20项。
    四、调查实施步骤
    沈阳市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调查主要工作进度安排
    工 作 项 目
    序号
    工 作 细 目
    时    间
    一、方案制定
    1
    制定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调查方案
    2008年2月29日前
    二、方案布置
    2
    市级召开工作部署会
    2008年3月10日前
    三、抽样
    3
    抽取调查样本(调查小区)
    2008年3月1-7日
    4
    下发最终样本(调查小区)
    2008年3月7日
    四、物资准备与下发
    5
    市局印制调查用表
    2008年2月25-3月15日
    6
    市局进行调查物资准备
    7
    市局进行物资下发
    2008年3月15-16日
    8
    县、区局进行物资下发
    2008年3月17-18日
    五、选调和培训调查员
    8
    选调调查员、指导员
    2008年3月10-13日
    9
    培训调查员、指导员(约1000人)
    2008年3月19-28日
    六、宣传动员
    10
    开展全市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调查宣传工作
    2008年3月29-31日
    七、登记
    11
    调查员入户登记
    2008年4月1-10日
    12
    调查指导员进行登记复查
    2008年4月11-13日
    八、编码
    14
    调查员非专项编码
    2008年4月14-16日
    15
    专项编码
    2008年4月17-20日
    九、数据审核
    16
    县(市)、区统计局进行数据质量审核
    2008年4月21-30日
    十、数据处理
    16
    各县(市)、区上报调查原始表
    2008年5月1日前
    17
    市局集中进行数据录入
    2008年5月1-31日
    十一、事后质量抽查
    18
    市局对县区进行事后质量抽查
    2008年6月13日前
    十二、数据汇总
    19
    市局进行大数汇总、主要数据结果推算与评估
    2008年6月30日前
     
    五、工作要求
    (一)调查组织实施
    本次调查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以统计部门为主组织实施,并在基层组织的协助下,派人到抽中的调查小区,进行入户登记。各级统计部门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确保调查数据质量。
    (二)调查样本设计
    本次调查工作以抽中调查小区为最终样本单位,样本抽取工作由市统计局和各县(市)区统计局共同负责完成。
    抽样方法和样本量:以各县(市)、区、开发区为样本总体,依据最新城乡划分时的村级地址码库为基本抽样框,以人口数为抽样标志,分区(县、市)抽取村(居委会、社区),然后由各区(县、市)来确定调查小区,每个村(居委会、社区)抽取2—4个调查小区。调查小区按40户,100人左右确定,在全市范围内拟抽取760个调查小区(按照全市常住人口的1%进行抽取)。
    各区(县、市)应抽调查小区数量
    地区别
    抽取调查小区数量
    地区别
    抽取调查小区数量
    和平区
    70
    辽中县
    52
    沈河区
    64
    康平县
    34
    大东区
    64
    法库县
    44
    皇姑区
    74
    新民市
    66
    铁西区
    84
    浑南开发区
    4
    苏家屯区
    42
    张士开发区
    4
    东陵区
    56
    棋盘山开发区
    4
    新城子区
    26
    浦河开发区
    10
    于洪区
    62
    合计
    760
    (三)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选聘和培训
    1.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选聘与配备数量
    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选聘工作由县(市、区)统计局负责。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可以从统计系统、村(居)民委员会干部、教师、大中专学生及离退休人员中选调,也可以从社会招聘。为保证调查质量和节约经费,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应尽量由熟悉本地区情况的人员担任。要尽可能保持调查员的相对稳定性。
    原则上每个调查小区配备一名调查员,每两个调查小区配备一名调查指导员。
    2.调查指导员、调查员的培训  
    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的培训由市局统一进行,各区县组织本区县调查员和指导员按市要求参加培训。
    (四)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的录入工作由市统计局负责。各县(市、区)统计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原始表格的填报和报送工作。务必做到调查表填报内容字迹清晰、逻辑关系准确。
    (五)事后质量抽查
    事后质量抽查的样本,充分考虑人口规模、城乡分布等主要因素,在全市共抽取30个调查小区,每个县(市、区)抽取1—2个调查小区。事后质量抽查的小区抽取工作由市局负责。
    (六)县(市)、区统计局工作职责
    在本次抽样调查中,县(市)、区统计局主要负责抽取调查小区样本、选调调查员和调查指导员、监督指导调查员的入户登记和编码、审核调查表的填报质量(包括填报内容字迹清晰、逻辑关系正确)和协助市局在数据录入时进行错误查询等工作。
    (七)数据汇总
    本次抽样调查的汇总结果包括两方面内容:常住人口基本情况和就业、失业及收入情况。常住人口基本情况包括我市常住人口总量和地区分布、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主要指标;人口就业和收入情况包括全市和分地区劳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就业率和失业率)、行业和职业分布情况、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劳动力分行业和职业收入情况等主要指标。
     
    附件:
    1.《沈阳市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调查表》表式
    2.《死亡表》表式
    3.《调查小区封面》表式
    4.填表说明
    5.登记、复查规则
    6.编码规则
    7.宣传提纲
    8.填写表式
     
     
     
     
     
     
     
     
     
     
     
     
     
     
     
     
     
    附件1                                                                     
    沈阳市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调查表
    (2008年4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公民有义务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的情况;我们对您提供的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R101表
    国家统计局
    国统字[2007] 118 号
    2008年6  月
     
    表    号:
    制表机关:
    文    号:
    有效期至:
     


                                                                                                                    
     
     
     
    登记人口:
    ●     本户常住人口:
    1. 住本户,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含户口在本户,外出不满半年的人);
    2. 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
    3. 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 住本户,户口待定的人。
    ●     本户户籍外出本市半年以上人口:
    户口在本户,离开本市半年以上的人口。
     
    本户地址:_______县(市、区)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村(居)委会_______调查小区
     
     
     
     
     
     
     
     
     
     
     
     
     
     
     
    本 户 基 本 情 况
    H1.户编号
    H2.户别
    H3.本户常住人口
    H4. 本户常住人口中16岁及以上人口
     
    1.家庭户
    2.集体户
        人  女     人
        人  女     人
     
     
     
     
     
     
     
     
     
     
     
     
     
    H5. 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本市半年以上人数
    H6. 本户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出生人口
    H7. 本户2007年4月1至2008年3月31日死亡人口
    H8. 本户住宅建筑面积
        人  女     人
        人  女     人
        人  女     人
        平方米
     
     
     
     
     
     
     
     
     
     
     
     
     
     
     
     
    调查员(签字):                           申报人(签字):
    填报日期:2008年      月        日
     
    本 户 常 住 人 口 情 况
    每个人都填报
     
    R1.姓名
    R2.与户主关系
    R3.性别
    R4.出生年月
    R5.户口登记状况
     
    第一人
    0.户主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岳父母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
    8.兄弟姐妹
    9.其他
    1.男
     
    2.女
     
     
    ___________年
     
     
    ___________月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
    (镇、街道)→R7
    2.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
    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住本户,户口待定 →R8
     
     
     
     
     
     
     
     
     
     
     
     
     
     
     
     
     
     
    每个人都填报
    200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1993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6.户口登记地情况
    R7.户口性质
    R8.受教育程度
    R9.婚姻状况
     
    1.本区(县、市)其他乡(镇、街道)
    2.本市(地)其他区(县、市)
    3.本省其他市(地)
    4.外省
     
    1.农业
     
    2.非农业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未婚
    2.有配偶
    3.离婚
    4.丧偶
     
     
     
     
     
     
     
     
     
     
     
    199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10.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劳动了1小时以上?
    R11.您目前的工作单位或经营活动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R12.您目前的就业身份属于以下哪一类?
     
    1.是
     
    上周工作时间_______小时
     
    2.在职正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3.未作任何工作 →R14
    1.土地承包者
    2.机关团体事业单位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R13
    4.集体企业
    5.个体工商户
    6.私营企业
    7.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
    8.其他类型单位
    9.其他
    1.雇员
    2.雇主
    3.自营劳动者   
    4.家庭帮工
     
     
     
     
     
     
     
     
     
     
     
     
    199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13.您上个月(或按年收入折算)的月收入是多少?
    R14.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未工作是什么原因?
    R15.在过去的三个月内您采取过以下哪种方式寻找工作?
     
     
     
     
     
    ___________元
     
    →R18
    1.在校学习 →结束
    2.丧失劳动能力 →R20
    3.毕业后未工作
    4.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
    5.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
    6.承包土地被征用
    7.离退休
    8.料理家务
    9.其他
    1.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
    2.委托亲友找工作
    3.应答或刊登广告
    4.参加招聘会
    5.为自己经营做准备
    6.其他
    7.未找过工作 →R17
     
     
     
     
     
     
     
     
     
     
     
     
     
     
    R16.如有合适的工作,您能否在两周内去工作?
    R17.您不能在两周内工作或未找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R18.您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在什么单位工作?(行业)
     
    1.能
     
    连续未工作时间
     
    ___________月 →R18
     
    2.不能
    1.照顾家庭
    2.身体不好
    3.正在参加培训
    4.没有适合的工作       
    5.不想工作            →R20
    6.刚失去工作还未找
    7.刚毕业未找工作
    8.其他
    1.详细单位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未工作
     
     
     
     
     
     
     
     
     
     
     
     
     
     
     
    R19.你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做什么具体工作?(职业)
    R20.您参加了下列几项社会保险吗?
     
    1.从事的具体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未工作
    基本养老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失业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基本医疗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附件2
    本户死亡人口调查表
    (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死亡人口登记)
                                                                                                                        
    S1.户编号
    S2.姓名
    S3.性别
    S4.出生年月
    S5.死亡月份
     
     
     
    1.男
    2.女
           
           
           
     
     
     
     
     
     
     
     
     
     
     
     
     
     
     
     
     
     
    1.男
     
    2.女
           
     
           
           
     
     
     
     
     
     
     
     
     
     
     
     
     
     
     
     
     
     
    1.男
     
    2.女
           
     
           
           
     
     
     
     
     
     
     
     
     
     
     
     
     
     
     
     
     
     
    1.男
     
    2.女
           
     
           
           
     
     
     
     
     
     
     
     
     
     
     
     
     
     
     
     
     
     
    1.男
    2.女
           
           
           
     
     
     
     
     
     
     
     
     
     
     
     
     
     
     
     
     
     
    1.男
    2.女
           
           
           
     
     
     
     
     
     
     
     
     
     
     
     
     
     
     
     
    调查员(签字):

    附件3                 
    调查小区封面
    2008年4月
     
     
    县(市、区)
     
    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
    调查小区
     
     
     
     
     
     
     
     
     
     
     
     
     
     
     
     
    本小区共____户,常住人口____人,其中16岁以上常住人口____人,
     
    户籍外出本市半年以上人口____人
                                                                          
    出生人口____人,死亡人口____人
                                                        
    调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码员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员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件4
    填表说明
    (一)《调查表》的填写方法
    1.《调查表》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2.有标准答案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圈填,每个问题圈填一个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的项目,用文字或阿拉伯数字据情填写。
    3.《调查表》以户为单位填写。每本《调查表》常住人口情况可以填写4人,超过4人的户,另加单页填写,并在右上角“户编号”处填写本户户编号,粘贴在调查表的最后。
    本户地址填写本户所在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和调查小区的名称。
    4.调查员每填完一户,要将调查表中各项填报的内容向申报人宣读,核对无误后,由申报人和调查员分别签字。调查员还要填写入户登记的日期。
    (二)《调查表》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
    1.本户基本情况
    按户填报的项目要求所有的户(家庭户和集体户)都填报。
    H1.户编号:为了保证每个调查小区的“户编号”都是连续的,在登记时如果发现某一户为空户,即2008年4月1日晚上没有人居住在本户,而且也没有户口挂在本户,则顺次上移户编号。
    全户死亡的户,户编号为999。只填写户记录和《死亡表》。
    如果登记时发现某户中实际居住着两户,其中一户使用原来的“户编号”,另一户的“户编号”续在本调查小区所有户编号的最后,按顺序编写;居住三户或以上的,依次类推。在一个调查小区中,每一户都必须对应一个户编号,且只对应一个户编号。
    出租房屋的户,户口未迁走的,要按两户分别登记出租房屋的户和租赁房屋的户的人的情况。
    H2.户别:按家庭户、集体户的类型圈填。
    这里的“户别”与户口本上的“户别”无关。
    1.家庭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或者还有其他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居住生活在同一家庭户的人,不论其工作性质如何,农业户口还是非农业户口,有无正式户口,都应登记为一户。
    2.集体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工厂、矿山、工地、农场、公司、商店、医院、托儿所、敬老院、寺院、教堂等单位内集体宿舍及其他住所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从事各种流动作业、集体居住的人口,也作为集体户登记。
    集体户以居住在同一房间的人作为一个集体户进行登记。
    H3.本户常住人口数:指调查时点本户的常住人口,分别填写男、女人数。包括以下四款人: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包括户口在本户,外出不满半年的人);
    (2)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
    (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住本户,户口待定的人。
    H4.本户常住人口中16岁及以上人口:指调查时点本户16周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分别填写男、女人数。
    H5.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本市半年以上的人口:指本户户籍人口中已离开本市半年以上的人数,分别填写男、女人数。
    H6.本户 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出生人口:填写本户在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出生人数。分别填写男、女人数。
    特别注意不要漏掉出生时有某种生命现象(如在胎儿脱离母体时,有呼吸或心跳,脐带搏动、随意肌收缩等),不久即死亡的婴儿,要填写出生数。
    H7.本户  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死亡人口:填写本户在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死亡人数。分别填写男、女人数。
    特别注意不要漏掉出生不久即死亡的婴儿,要填写死亡数。
    H8.本户住宅建筑面积:本户住房的建筑面积按住房的外墙计算。只知道使用面积的,则可用下面的公式换算:使用面积(包括括建的使用面积)/0.7=建筑面积。
    填写此项目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住在单位或学校集体宿舍、宾馆、饭店、招待所的户,或租借房屋居住的户,无论是家庭户还是集体户,一律按现住所的实际情况填写其住房面积。
    2.居住在工作场所的户,住房面积应该填写其居住方面的建筑面积。
    3.合住在同一所住房里的住户,其建筑面积为各户所独立使用的房间面积加上公共使用面积(包括厨房、厕所、厅、门厅、阳台等)的一部分:两户合住的,各按二分之一计算;三户合用的各按三分之一计算;四户及以上以此类推。
    4.兼作生产经营用房的房屋面积也应计算在住房建筑面积内,只作为生产经营用房的房屋面积不计算在住房建筑面积内。
    5.一户有两处或两处以上住房的,如果没有出租或借给其他人居住,要把这几处住房的住房建筑面积分别相加。
    2.本户常住人口情况
    每个人都填报的项目(R1-R7)
    R1.姓名:填写被登记人的正式姓名。未取名的填写“未取名”。
    R2.与户主关系:指被登记人与本户户主的关系。调查员根据申报人的回答据情圈填。申报人不是户主的,注意不要将该人与申报人的关系,当作与户主的关系。
    本项目设有十个标准答案:
    0.户主。按家庭日常生活习惯确定户主。
    1.配偶。指户主的妻子或丈夫。
    2.子女。指户主的子女。
    3.父母。指户主的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
    4.岳父母或公婆。指户主配偶的父母或继父母、养父母。
    5.祖父母。指户主或配偶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
    6.媳婿。指户主子女的配偶。
    7.孙子女。指户主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孙媳婿、外孙媳婿、重孙子女、重孙媳婿、重外孙子女、重外孙媳婿。
    8.兄弟姐妹。指户主及其配偶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配偶。
    9.其他。指本户除以上九种人以外的成员。
    家庭户的户主登记为第一人,圈填“0”;如果户主的配偶也在本户登记,应登记为第二人,圈填“1”;然后再登记该户的其他成员。
    在登记集体户时,第一人登记为户主,圈填“0”,本户其他成员与户主关系一律登记为其他,圈填“9”。
    R3.性别:指被登记人的性别,男性圈填“1”,女性圈填“2”。
    R4.出生年月:指被登记人的出生年份和月份。
    出生年月按公历填写,只知道农历的,要换算成公历。按照一般的规律,农历的月份与公历的月份相差一个月左右,换算时农历的月份加1即可作为公历的月份,但要注意农历的12月应当是公历下一年的1月。
    调查员在登记出生年月时,可参考户口簿或居民身份证。不一致的,应认真核对。
    出生年月,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R5.户口登记状况:根据本人在调查时点前一日的户口登记状况圈填。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指常住地在本户,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乡、镇、街道的人,也包括在本乡、镇、街道登记了常住户口,临时外出不满半年的人,以及在国外工作或学习不满半年的人。
    因婚姻、搬迁潜入本乡、镇、街道不满半年,即使未办理常住户口迁入手续的人,也在本乡、镇、街道登记,圈填此项。在常住户口登记地,这种人不作为调查对象。圈填本项的人跳填R7项。
    2.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指在本户已居住半年以上,而常住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
    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指在本户居住尽管不满半年,但常住户口在外乡、镇、街道且已经离开半年以上的人。
    4.住本户,户口待定。指手持户口、复员证、劳改释放证和出生证等没有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以及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常住户口的人。圈填本答案的人跳填R8项。
    R6.户口登记地情况:指被登记人的常住户口登记地情况。设有四个选择项,调查员根据被登记人的实际情况,据情圈填。
    1.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县、县级市(区)的其他乡、镇、街道的人。
    2.本地(市)其他县(市、区)。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地级市(含直辖市)的其他乡、镇、街道的人。
    3.本省其他地(市)。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本省的其他地区(地级市)的人。
    4.外省。指常住户口登记地在外省的人。
    R7.户口性质:指被登记人的户口性质。本项目设有两个标准答案,按其户口簿上常住户口的农业、非农业性质据实圈填。农业户口的人,圈填“1”,非农业户口的人,圈填“2”。
    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地区,按照取消前的性质圈填。农民进城已办理了小城镇户口的,圈填“2”。
    2002年4月4前出生者填报的项目(R8)
    R8.受教育程度:指按照国家教育体制,被登记人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通过自学或成人学历教育经国家统一考试合格的,分别归入相应的受教育程度。
    本项目设有七个标准答案:
    1.未上过学。指从未接受过国家或其他办学机构实施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包括参加过各种扫盲班或成人识字班学习,且以后再没有接受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圈填此标准答案的,跳填R13。
    2.小学。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小学,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
    3.初中。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初中,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相当于初中程度的技工学校,也圈填此标准答案。
    4.高中。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相当于高中程度的技工学校,也圈填此标准答案。
    5.大学专科。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大学专科。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大学专科的,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都圈填此标准答案。
    凡在国家授权承认学历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高等院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夜大学和其他形式的大学,按教育部颁布的大学专科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其肄业生、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
    通过自学,经国家统一举办的自学考试合格,并取得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的,也圈填此标准答案。
    6.大学本科。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大学本科。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大学本科的,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均圈填此标准答案。
    凡在国家授权承认学历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高等院校举办的函授大学、夜大学和其他形式的大学,按教育部颁布的大学本科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其肄业生、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
    通过自学和进修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并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也圈填此标准答案。
    7.研究生。指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均圈填此标准答案。
    在职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其毕业生圈填此标准答案;肄业生和在校生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
    凡是没有按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培训或只学单科的人,不能圈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或“研究生”,一律按原有受教育程度圈填。
    1993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的项目(R9)
    R9.婚姻状况:15岁及以上的人填报。指在调查标准时间的实际婚姻状况。
    1.未婚:指从未结过婚的人。
    2.有配偶:指本人已结婚,有配偶的人。
    3.离婚:指已经离婚,到调查标准时间仍未再婚的人。
    4.丧偶:指配偶已去世,到调查标准时间仍未再婚的人。
    199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的项目(R10-R20)
    R10.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劳动了1小时以上:这里所说的工作是指为获取工资、实物报酬或经营收入而实际从事的各种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活动。义务劳动和公益性劳动都不是以取得收入为目的的,所以不属于这里所说的工作。
    “为取得收入而劳动”,是强调劳动的目的性。只要是目的在于取得收入的劳动,无论实际是否取得了收入,都应属于这里所说的劳动。
    对于平时主要在家做家务,有时也从事一些临时性工作(如干农活、销售商品)的人,只要在调查时点前一周中,工作时间达到一个小时,就算进行了工作。
    本项设有三个选项:
    1.是。指在调查时点前一周中,为取得收入而干过固定的、临时的或兼职的工作,并且工作时间达到了一小时。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以及正式办理离休、退休手续的人为取得收入而从事了工作,也圈填此项。
    家庭成员在自家经营的摊位、商店、门市部、工厂劳动,即使没有任何收入,也应视作为取得收入而工作。
    2.在职正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休假是指在调查时点前一周中,因各种原因休假未工作(包括正常的年休假、疗养假及空勤人员、船员、火车乘务人员的轮休假等)以及各种原因的请假未工作(包括病假、工伤假、产假、事假、婚丧假、探亲假等)。个人档案、人事关系已在某单位,但因各种原因本人尚未到新单位报到上班,如军人退伍或工作调动等,可视为休假。
    学习是指有工作单位,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正参加脱产学习或培训。
    临时停工是指在调查时点前一周中,由于机械或电力故障、原料或燃料短缺、天气灾害或其他灾害等原因引起的暂时未工作。
    季节性歇业指从事季节性工作,在调查时点前一周中,正值歇业。
    承包土地的农民,如果从事农活或其他工作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则圈填“1.是”;如果外出打工,但在调查时点前一周中,未从事任何工作,则圈填“3.未做任何工作”;如果在调查时点前一周中,没有外出打工,且未干任何农活或从事其他任何有收入的劳动,则圈填本项。
    3.未做任何工作。指没有工作单位,且在调查时点前一周中未从事过任何临时性工作的人,圈填此项。对于未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在原单位已无工作岗位的下岗、内退人员,在调查时点前一周中未从事任何工作的,也圈填此项。圈填此项的直接跳填R14项。
    本项圈填“1.是”的,要回答工作时间。工作时间按在调查时点前一周中实际的工作时间填写,而不能按国家规定的制度工作时间填写。
    计算工作时间,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种情况:
    (1)从事一种以上有收入工作的,应将几项工作时间相加计算。
    (2)在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加班加点的,应将加班加点的时间一并计算在内。
    (3)实行不坐班制的教育工作者、科研人员、新闻工作者等,无论其主业工作时间是否达到每周40小时,其主业工作时间均按每周40小时计算。
    (4)农村人口中既干家务劳动又从事农业或其他工作的人,填写上一周的实际工作小时数,要将家务劳动时间扣除。
    R11.您目前的工作单位或经营活动属于以下哪种类型:有工作单位的按其单位,无工作单位的按其上周从事的工作或经营活动选填下列各项。
    1.土地承包者。指在自家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上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人,包括转包和租用他人农业用地的人。平时主要在承包土地上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上周未做任何工作的人也圈填此项。但①受雇在别人承包的土地上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人,不填此项,而填“9.其他”;②上周未在自家承包土地上劳动而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人,以及外出务工经商的人也不填此项,而应根据上周所工作的单位或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选填相关项目。
    2.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机关包括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政府部门)、各级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各级政党机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协组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其他机关等。
    团体是指社会团体,包括由中央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其机关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还包括经各级民政部门核准登记,领取《社会团体法人证书》的各类社会团体。如各级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团体,学术性团体(学会、研究会)、专业性团体(各类从事专业业务的促进会)、行业性团体(协会、商会)、联合性团体(联合会、联谊会、同学会、校友会)、基金会、宗教组织、居委会、家委会、村委会等。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的社会服务组织。包括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成立和登记或备案,领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取得法人资格的单位和由其他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审批成立,且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
    在上述单位工作的人,圈填本项。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指资产归国家所有或国家资产居控制地位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联营企业。在这样的企业工作的人,圈填本项。
    4.集体企业。指资产归集体所有的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属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在这样的企业工作的人,圈填本项。
    5.个体工商户。指资产归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济组织。既包括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也包括没有领取《营业执照》,但实际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人。
    6.私营企业。指资产归个人(或几个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企业。包括依法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工作的人,圈填本项。
    7.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指外商和港、澳、台商单独投资或与中方合资、合作经营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工作的人,圈填本项。
    8.其他类型单位。主要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不包括在2-7项中的单位。在这样的单位工作的人,圈填本项。
    9.其他。不属于1-8项中的其他人员,如保姆等。
    圈填1-4项的,跳填R13项。
    R12.您目前的就业身份属于以下哪一类:指所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的雇用、受雇或自雇状况。共有四个选择项。
    1.雇员。指为领取劳动报酬而为某一单位或雇主工作的人员。
    2.雇主。指自负盈亏或与合伙人共负盈亏,具有企业经营决策权,其报酬直接取决于生产、经营利润的人员。雇主的基本特征是雇用其他人为自己工作并向被雇用人支付工资。
    3.自营劳动者。指自负盈亏或与合伙人共负盈亏,具有经营决策权的人员。自营劳动者的特征是既不被雇也不雇用他人。如果有亲属帮忙但不支付工资,经营者本人仍属自营劳动者。
    4.家庭帮工。指家庭成员在自家经营的摊位、商店、门市部、工厂工作,但无经营决策权,不领报酬的人员。例如,夫妻二人从事个体经营,妻子帮助丈夫打理生意,收入归家庭所有,丈夫并不给妻子发工资,妻子为家庭帮工。
    R13.您上个月(或按年收入折算)的月收入是多少:指上个月(或按年收入折算)所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月收入金额,包括现金和实物折合金额收入。这里所说的“收入”是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非劳动收入不包括在内。
    月收入者填报调查时点前一个月收入金额;调查时点前一个月没有得到收入的填写最近的月收入;年收入者按上年实际收入计算月平均收入;刚开始工作尚未获得收入的,填报预期收入;个体或私营雇主、自营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是指其生产经营活动所得的净收入。不取得劳动收入的家庭帮工,其劳动收入填写“0”。
    填写此项后跳填R18项。
    R14.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未工作是什么原因:本项目设有九个选择项。
    1.在校学习。即在校学生,指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各级各类学校学习,并有正式学籍的人员。不包括有工作单位,脱产学习的人员。圈填此项的,其个人填报项目到此结束。
    2.丧失劳动能力。指经专门机构鉴定或虽未鉴定但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认为,其因生理或心理疾患已丧失了从事劳动的能力,包括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但不包括离休、退休人员。离休、退休人员不论是身体残疾还是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均圈填“7.离退休”。圈填此项的,跳填R20项。
    3.毕业后未工作。指从学校毕业后从未工作过的人。
    4.因单位原因失去原工作。指用人单位或雇主提出与劳动者本人中断劳动关系而失去原工作的人。包括被原单位或雇主辞退、除名、开除的人,劳动合同到期后单位或雇主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的人,因单位破产而失去工作的人,单位要求其“内退”的人,以及仍与原工作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下岗人员。
    5.因本人原因失去原工作。指本人因各种原因提出与单位中断劳动关系而失去原工作的人。包括辞职的人、劳动合同到期后本人不同意与单位续签劳动合同的人,以及本人提出要求而 “内退”的人。
    6.承包土地被征用。指本人承包或转包、租用他人的土地被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据土地征用制度规定征作公益性用地或经营性用地,而失去工作。受雇在别人承包的土地上工作,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去工作的人,不圈填此项,而应圈填“4.因单位原因失去原工作”。
    7.离退休。指已正式办理离休、退休手续,定期领取离退休生活费,且未从事任何有收入劳动的人。单位“内退”人员,由于没有正式办理离、退休手续,不能作为离、退休人员,故不圈填此项,而应据情圈填本项中的“4.因单位原因失去原工作”或“5.因本人原因失去原工作”。
    8.料理家务。指主要在自己家里从事家务劳动,且没有劳动收入的人。离、退休人员从事家务劳动的不填此项,而填“7.离退休”。为自家经营的摊位、商店、门市部、工厂工作的人,农村中既料理家务又务农或从事家庭副业的人,在别人家干家务活的临时工或小时工,均属于有工作的人,不圈填此项。
    对于料理家务的人要从严掌握,年龄男在五十岁以下,女在四十五岁以下者如申报为料理家务,应仔细询问,认真核对。
    9.其他。指除以上几种情况之外的其他未工作的人。
    R15.在过去三个月内您采取过以下哪种方式寻找工作:本项目共设七个选择项。被调查人如果已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无论是否又采取了其他方式,均圈填“1.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采用多种方式寻找工作但未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的,只填一种本人认为最主要的方式。
    1.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指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和其他政府部门以及私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登记找工作。
    2.委托亲友找工作。指通过亲戚朋友向有关单位推荐找工作,这种委托可以是口头的。
    3.应答或刊登广告。指通过应答各种媒体(电视、报纸、网络等) 或其他渠道的招聘广告或在各种媒体上刊登求职广告寻找工作。
    4.参加招聘会。指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会找工作。
    5.为自己经营做准备。指正在为自己开公司和做生意做准备。
    6.其他。指以上未涉及的找工作方式,如查看报刊、广告栏或店头的招聘广告,去自发的劳务市场等活等。
    7.未找过工作。没有采取任何找工作的行动。圈填本项的,跳填R17项。
    R16.如有适合的工作您能否在两周内去工作:是指被调查人根据自己目前所处的客观条件去判断,如果有就业机会是否能在两周内应聘。这里不考虑具体是什么工作。这里的两周指的是调查时点的前一周和后一周,即从调查周起点开始的两周。本项目共设二个选择项。
    1.能。指被调查人目前没有不能脱身的事,如必须在家照顾家人或上学读书等,而且也没有妨碍工作的伤病,能够在两周内应聘工作。
    填写此项的人要填写连续未工作时间。离退休人员和料理家务的人,其连续未工作时间从其有工作愿望时开始计算;以前工作过的,其连续未工作时间从最后一次失去工作开始计算;从学校毕业的,其连续未工作时间从毕业到调查时点的时间累计计算。
    未工作时间按月计算,不足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算,超过一个月不足两个月的按两个月计算,依此类推。
    圈填此项的,直接跳填R18项。
    2.不能。指被调查人有事或有病,即使有适合的工作在两周内也不能去应聘工作。
    此项一般情况下都应圈填“能”,只有当被调查人因不能脱身的事务或有妨碍工作的伤病等而不能工作时才可圈填“不能”。为自己经营做准备的,均应视作能够工作。
    R17.您不能在两周内工作或未找工作的原因是什么:共设八个选择项。
    1.照顾家庭。因照顾家庭中其他成员使本人不能外出工作因而未找工作的,或虽找了工作但在两周内即使有满意的工作也不能去工作的,圈填此项。
    2.身体不好。因本人生病或负伤等身体方面的原因暂时不能工作而未找工作的,或虽找了工作但在两周内不能痊愈去工作的,圈填此项。
    3.正在参加培训。因本人正在参加培训暂时不能结业而未找工作的,或虽找了工作但在两周内不能结业去工作的,圈填此项。
    4.没有适合的工作。因本人认为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而未找工作的,圈填此项。
    5.不想工作。因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或想继续升学等原因不想工作而未找工作的,圈填此项。
    6.刚失去工作还未找。由于失去原来的工作的时间不长,还未开始寻找工作。这里所说的“时间不长”主要以被调查人的认定来判断,一般不规定客观的标准。
    7.刚毕业还未找。由于结束学习的时间不长,还未开始寻找工作。这里所说的“时间不长”主要以被调查人的认定来判断,一般不规定客观的标准。
    8.其他。前七项以外的其他原因。
    填写此项后跳填R20项。
    R18.您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在什么单位工作(行业):行业是按照经济活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不是按其所属的行政管理系统来分的。劳动力调查以产业活动单位作为划分行业的标准。产业活动单位是指:(1)具有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2)单独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3)掌握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资料。
    填写行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有工作单位的,既要填写单位名称,也要填写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
    单位名称要填写全称,并要具体到分厂或车间,不能笼统地只填写总厂名称。
    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也要详细填写,如“生产服装”或“卖服装”,不能简写为“服装”。
    保密单位,填写其公开使用的名称和公开的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
    2.没有工作单位的,有招牌的要在单位名称处按招牌填写,如“××鞋铺”,并在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处填写具体的产品或业务,如“做鞋”或“修鞋”。没有招牌的,应在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处填写其所从事的具体业务。
    工作变动频繁的人,要按调查时点前一周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填写。
    务农人员不能笼统地填写“农业”,要根据其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或农户具体从事的主要业务填写。如种粮食、养猪等。
    3.如果调查时点前一周在一个以上单位工作的,按工作时间最长的单位填写。不能确定时间长短的,可按经济收入较多的填写。
    4.遇到申报人对本人或本户其他成员的行业不清楚时,不要急于登记,经询问查明后再填报。
    5.失去工作的人填此项时,要按其失去工作前最后一次的工作填写。
    6.以前未曾工作过的,圈填“2.从未工作”。
    R19.您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做什么具体工作(职业):职业是按本人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的。所谓“同一性”,是指不论其所在工作单位是什么经济类型,不论用工形式是固定工还是临时工,也不论其隶属于哪个行业,凡是从事同一性质工作的人都划分为同一类。
    填写职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应填写被调查人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填写职业要具体、详细。如不能笼统地填写“工人”、“杂工”等,而应具体填写其实际工作种类,如“铸轧工”、“采煤工”等;机关工作人员不能笼统填写“干部”,应详细填写其工作性质和种类,如:“打字员”、“统计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不能笼统地填写“研究员”、“工程师”等,而应把他们研究或从事的专业和学科也填上,如“通信工程技术员”等。
    2.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行政领导人员,应按行政领导职务填写其职业;同时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领导干部,应按主要职务填写其职业。
    3.工种尚未确定,暂时又无具体工作的,可填写“工种未定”。
    4.工作变动频繁的人,圈填工作类型时要按调查时点前一周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填写。
    5.如果调查时点前一周同时从事一种以上工作的,按所从事时间最长的工作填写;不能确定时间长短的,可按经济收入较多的工作填写。在同一工作场所,从事一种以上职业的,按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填写。
    6.遇到申报人对本人或本户其他成员的职业不清楚时,不要急于登记,经询问查明后再填写。
    7.失去工作的人填写此项时,要按其失去工作前最后一次工作填写。
    8.以前从未曾工作过的,圈填“2.从未工作”。
    R20.您参加了下列几项社会保险吗:社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包括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1)性质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保险是商业行为,是一种自愿的契约关系。(2)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以赢利为目的,商业保险则要获取利润。(3)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负担,商业保险则由投保人负担。
    基本养老保险。也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不包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基金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分别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目前养老保险范围按规定已经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其他城镇企业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按期缴纳或临时欠缴,但本人确认已参加的圈填“1.参加”。离退休人员虽不交钱,但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领取离退休费的也应圈填“1.参加”。
    失地农民一次性交纳养老保险费后,到60周岁拿生活费的可算作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资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资金帮助的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基金由单位和职工个人分别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目前有关条例规定的参加失业保险范围包括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是否纳入失业保险,目前规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按期缴纳或临时欠缴,但本人确认已参加的圈填“1.参加”。失去工作的人实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应圈填“1.参加”。
    离退休人员在填写该项时圈填“2.未参加”。
    基本医疗保险。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建立基金制度,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的比例缴纳,医疗保险费由医疗保险机构支付,以解决劳动者因患病或受伤害带来的医疗风险的一种保障制度。按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按期缴纳或临时欠缴,但本人确认已参加的圈填“1.参加”。离退休人员虽不交钱,但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报销医药费用的也应圈填“1.参加”。
    从事自由职业,本人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各种或某种保险费的,也属于参加了相应的社会保险。但一定要注意与商业保险相区分。
    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的农村集体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缴纳保险费的人员,也属于参加了相应的社会保险。
    单位或个人只有一方续缴某种社会保险费的,视同参加了相应的社会保险。
    曾经参加过社会保险,现在没有续费的,如果已经达到规定的缴费期限可以享受保险的,视为参加了相应的社会保险;如果没有达到的,应视为未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
    对于以上所列的三种保险,参加某种保险或享受某种保险的,在相应项内圈填“1.参加”。未参加某种保险也未享受某种保险的,在相应项内圈填“2.未参加”。
    (三)《死亡表》填写说明
    以调查户为单位进行填写。凡是本户在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间有死亡人口,要登记《死亡表》。《死亡表》共有五个项目:
    S1.户编号:填写《调查表》中相应的户编号。
    S2.姓名:填写死亡人口的姓名。
    S3.性别:圈填死亡人口的性别。
    S4.出生年月:填写死亡人口出生时的年份和月份。
    S5.死亡月份:填写死亡人口死亡时的月份。
    为了保证死亡人口的登记质量,调查员在入户登记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登记死亡人口时,一般以死亡人口死亡前的常住地为其登记地,而不以死亡发生时的地点(如医院等)为登记地。(2)本户常住人口中有死亡的,不论其与该户有无亲属关系,都应该作为该户的死亡人口予以登记。(3)对于无法确定死亡人口常住地,或调查登记时与死亡人口的常住地联系不上的,如孤寡老人、流动人口死亡的,一律在死亡发生地登记。

    附件5
    登记、复查规则
     
    (一)登记、复查工作的组织
    沈阳市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的登记、复查工作,由县(市、区)统计局或乡级统计人员组织调查指导员和调查员,在社区和村(居)委会的协助下进行。登记时间为4月1日至4月10日,复查时间为4月11日至4月13日。
    (二)现场登记工作
    1.调查员逐户登记。每登记完一户,应做好标记,以免出现户的重登或漏登。
    2.登记采用调查员入户询问、现场填报的方式进行。对于有人居住的户,调查员应按照调查表的各个项目进行询问,并根据申报人的回答填写。其中,对出生、死亡以及是否工作、是否寻找过工作以及能否工作等项目要详细询问。
    3.调查员登记调查表时,逐人逐项登记各个项目,要做到户不漏人,人不漏项。
    4.对于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如果按时完成登记确有困难,应适当增加调查员,以保证按时完成登记工作。
    (三)调查复查工作
    1.调查登记工作结束后,调查指导员要及时组织调查员对登记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复查。
    2.复查的内容
    复查的内容包括检查是否完整覆盖调查小区地域范围、本调查小区的户数、调查对象是否准确;检查调查表中每个项目的填写是否有错漏,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调查表中的跳填项目是否错填、漏填和多填;出生、死亡、是否工作、是否寻找过工作及能否工作等重点项目有无差错;调查表上除按户和人填报的项目外,其它应填的项目(如签字、日期等)是否填写齐全。
    3.复查的方法
    复查工作采取自查和互查两种方式进行,对以下情况进行重点核查:
    (1)本调查小区地域范围内有无漏登住户的情况;
    (2)户内有无漏登人的情况;
    (3)出生后存活不久即死亡的婴儿是否有漏登现象;
    (4)新生婴儿的出生时间是否有前移或错后的现象;
    (5)超计划生育的出生人口是否有漏登现象;
    (6)是否有到外地生小孩或以其他方式隐瞒出生人口的现象;
    (7)是否有工作人口误登为无工作人口现象;
    (8)是否有寻找了工作误登为未寻找工作现象;
    (9)是否有两周内能够工作误登为不能工作的现象。
    自查是指调查员对自己登记的调查表进行审核。首先,要核查应调查的户和人有无遗漏或重复,特别要检查没有人居住的房屋中是否有漏登的户以及有无户中有户的情况;其次,调查员要对自己负责登记的调查表逐户、逐人、逐项地进行检查,并核查各调查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自查可以和登记工作同时进行,调查员对当天登记的内容按照上述步骤进行检查,发现疑问及时入户核对,并据实更正。登记工作全部结束后,调查员还应对自己登记的调查表进行系统地检查,除按规定的步骤检查外,还应检查本调查小区的调查表有无丢失。
    互查是指调查指导员组织调查员对调查表的填写情况进行相互检查,互查应在调查员完成自查的基础上进行。
    (四)空格划线工作
    复查工作结束后,调查指导员要组织调查员对调查表进行空格划线工作,即对不需要填报的项目划线明示。空格划线应使用铅笔。
    划线的形式分为两种:
    1.划叉
    (1) 当一条记录从某一项目开始直至最后一个项目都不需要填报时,只在第一个不需要填报的项目上满格划叉。
    (2) 当本户常住人口数不足4人时,在第一个不需要填写的人记录页上划叉。
    2.划横线
    当一条记录只是中间一个或几个项目不需要填报时,要在所有不需要填报的项目上划横线。
    划线式样见附件8《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表填写示例》
     
     
     
     
     
     
     
     
     
     
     
     
    附件6
    编码规则
     
    (一)县(市、区)统计局编码工作的主要任务
    1. 负责做好调查员和专项编码员的编码培训工作。
    2. 负责编码工作的具体实施。
    3. 负责组织专项编码员编写本县(市、区)调查表的专项编码。
    4. 对调查员所做的非专项编码工作进行质量审核。
    (二)编码工作的组织实施
    调查表的编码工作应在各县(市、区)统计局的统一组织下,在调查登记结束和复查、逻辑审查无误后进行。调查表编码工作按非专项编码和专项编码两阶段进行。
    1.非专项编码。非专项编码是指对调查表中设有标准答案和填写数字项目所做的编码。非专项编码由调查员负责填写,调查指导员负责对编码工作进行抽查和验收。
    2.专项编码。专项编码是指对调查小区封面和调查表中行业和职业项目所做的编码。专项编码是在调查员完成非专项编码工作,调查表移交到县(市、区)统计局后,由县(市、区)统计局组织专项编码员进行。
    (三)编码中要注意的问题
    1.编码时要使用铅笔,填写错误需要更正时,用橡皮擦拭干净后,在原编码格内重新填写。
    2.每个码格只能填写一个数字。
    3.编码数字一律为整数。如“上周工作时间”项填写为45.5小时时,编码要按四舍五入规则取整数填写“46”。
    4.对于调查表后面划线不登记的项目,不编码,编码格保持空白。如在校学生不填报“R15.在过去三个月内您采取过以下哪种方式寻找工作”及以后的各项,则R15及以后的各项都不编码。
    5.中间划线跳过不填的项目,编码格补“0”。如果“R14.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未工作是什么原因”圈填了“2.丧失劳动能力”,跳填R20项,则R15、R16、R17、R18和R19五项码格全部补“0”。
    6.编码员未经查询核实,不得随意修改调查表的填写记录。
    7.编码员要妥善保管调查表,以防损坏、遗失。            
    8.编码员要对调查表内容严格保密。
    (四)编码的方法
    1.非专项编码
    (1)“填数项”编码。对于填写数字的项目,如 “工作时间”,调查员按调查表登记的数字填写在编码格内。当所填数字位数少于编码格数时,也在高位补“0”,当所填数字位数多于编码格时,按高限编写。如工作时间为8小时时,编码为“08”,工作时间为100小时时,编码为“99”。
    (2)“排序项”编码。对“R1.姓名”进行编码时,按登记的先后顺序,从01 开始由小到大连续编号,依次是01、02、03、……。此项编码也要注意高位补“0”,不能留有空格。
    (3)“圈填”与“填数”混合项编码。圈填部分直接将所圈定的序号填入前面的编码格内,填数部分将登记的数字填写在后面的编码格内。当其中某小项不需填写时,要在相应的编码格内补“0”。如“R10.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劳动了1小时以上?”圈填了“3”,则后面的编码格都要补“0”。
    (4) 有关时间项目的编码。年份编码为4位,月份编码为2位,如果月份小于10,要在月份前补“0”。
    2.专项编码
    (1)地址代码
    地址代码分为五级,共12位代码:
    第一级:地(市),2位码;
    第二级:县(市、区),2位码;
    第三级:乡(镇、街道),3位码;
    第四级:村(居)委会,3位码;
    第五级:调查小区,2位码。
    第一、二级地址代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规定编写,第三、四、五级地址代码根据各省统计局编制的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写。地址代码库全国统一下发。
    每个调查小区的调查表配有一张调查小区封面,其地址代码即为专项编码,由县(市、区)统计局组织专项编码员编写。
    (2)行业代码
    行业代码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进行。劳动力调查的行业代码要求编门类和大类2位代码。编码员按照《调查表》上填写的工作单位名称和业务范围,先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本上查找相应的行业代码,再将代码填写到本项右侧的编码格内。
    要特别注意的是,行业代码不能只根据单位名称编写。有的单位名称与其经营业务范围不一致时,还要参考调查员填写的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查找其行业代码。
    行业是按照产业活动单位划分的,因此行业代码不能只看大单位的名称,还要注意具体的小单位名称及其从事的主要业务。
    要注意行业代码的有效码是不连续的。从理论上讲,行业大类可从“01—98”中使用98个数字作代码,但实际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只使用了95个,12、38、64未使用,编码时请多加留意。
    R18项圈定“1”的,圈定的“1”填入本项左侧的编码格,然后在右侧的编码格内填写行业代码;圈定“2.从未工作”的,在本项左侧的编码格填“2”,然后在右侧的编码格内填“00”。
    (3)职业代码
    职业编码按照《职业分类与代码》(GB/T6565—1999)进行。劳动力调查的职业代码要求编大类和中类2位代码。编码员按照调查表上填写的具体工作,先从《职业分类与代码》本上查找相应的职业代码,再将代码填写到编码格内。
    与行业代码一样,职业代码的有效码也是不连续的。
    职业归类时,编码员首先要判断所填写的具体工作属于哪个大类,然后查找分类名称,最后从职业小类的说明中查找是否有所填报的工作,从而给出有关职业代码,切忌望文生码。对于有些工作找不到代码时,可以按其工作性质以及经济活动的目的,尽量归入相应小类,然后再回推出相应的大、中类代码。实在无法归类时,才可编为“90”(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R19项圈定“1”的,圈定的“1”填入本项左侧的编码格,然后在右侧的编码格内填写职业代码;圈定“2.从未工作”的,在本项左侧的编码格填“2”,然后在右侧的编码格内填写“00”。
     
     
     
     
     
     
     
     
     
     
     
     
     
     
     
     
     
     
     
    附件7
    宣传提纲
     
    2008年4月1日沈阳市统计局将在全市组织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可以帮助政府了解我是人口的数量、区域分布、出生、死亡、迁移情况、受教育程度、就业状态、人民收入等基本情况,以便于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
    一、什么是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
    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是抽样调查,也就是从全市所有人口中抽出约1%的人,通过对他们的一些基本情况的了解,来推算全市人口的情况。
    常住人口调查除了了解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属性外,重点了解的是出生、死亡、迁移等情况,以便于推算全市的出生率、死亡率、总人口及在地区间的分布等情况。
    就业收入调查除了了解人的基本属性外,重点了解的是有没有工作、收入情况、为什么没有工作、没工作的人中有多少正在上学、有多少正在寻找工作、有多少已经退休不再工作等情况,以便于推算全市有多少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和不想再工作的人口等数据。
    二、为什么要进行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
    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所了解的情况,是我市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的基本依据。因此,做好这项调查的意义十分重大。
    1.有助于政府了解最基本的市情和民情
    对一个城市来讲,总人口有多少,少年儿童和老年人有多少,劳动年龄的人有多少,人口在各地区是如何分布的等情况,都是最基本的市情。而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长治久安和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作为专门收集这方面数据的专项调查,可以最直接、最便捷地把这些情况反映给政府,以便于政府及时了解情况,迅速解决问题。
     2.有利于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人口发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规划和就业政策
    子女上学、吃药看病、老有所养、就业等都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所调查的内容,恰恰反映的都是这些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进行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可以让政府及时了解这些情况,有利于政府制定更加科学的规划和政策。
    3.有利于政府为老百姓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不仅要靠科学的政策,还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服务。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些人关心社会保障问题,有些人更关心子女受教育问题,还有些关心的是就业问题。了解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利于政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如何组织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
    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调查,都是沈阳市统计局直接组织的抽样调查。沈阳市统计局从全市所有住户中按照大约1%的比例抽取出部分住户,组织调查员进入这些家庭,了解这些家庭的成员和居住在这些家庭中的其他人的情况,并填写调查表,最后由沈阳市统计局根据这些调查资料,推算出全市的情况。
    调查标准时间为2008年4月1日零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所有参与调查的单位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为所有被调查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信息保密,任何情况下,不得向任何单位或个人泄露。
     
    附件8
    沈阳市常住人口与就业收入情况调查表填写表式
    (2008年4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公民有义务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的情况;我们对您提供的信息负有保密义务。
    R101表
    国家统计局
    国统字[2007] 118 号
    2008年6  月
     
    表    号:
    制表机关:
    文    号:
    有效期至:
     


                                                                                                                    
     
     
     
    登记人口:
    ●     本户常住人口:
    1. 住本户,户口在本乡、镇、街道的人(含户口在本户,外出不满半年的人);
    2. 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的人;
    3. 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 住本户,户口待定的人。
    ●     本户户籍外出本市半年以上人口:
    户口在本户,离开本市半年以上的人口。
     
    本户地址:_______县(市、区)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村(居)委会_______调查小区
     
    本 户 基 本 情 况
    H1.户编号
    H2.户别
    H3.本户常住人口
    H4. 本户常住人口中16岁及以上人口
     
    1.家庭户
    2.集体户
        人  女     人
        人  女     人
     
     
     
     
     
     
     
     
     
     
     
     
     
    H5. 本户户籍人口中外出本市半年以上人数
    H6. 本户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出生人口
    H7. 本户2007年4月1至2008年3月31日死亡人口
    H8. 本户住宅建筑面积
        人  女     人
        人  女     人
        人  女     人
        平方米
     
     
     
     
     
     
     
     
     
     
     
     
     
     
     
     
    调查员(签字):                           申报人(签字):
     
    填报日期:2008年      月        日
     
    本 户 常 住 人 口 情 况
    每个人都填报
     
    R1.姓名
    R2.与户主关系
    R3.性别
    R4.出生年月
    R5.户口登记状况
     
    第一人
    0.户主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岳父母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
    8.兄弟姐妹
    9.其他
    1.男
     
    2.女
     
     
    ___________年
     
     
    ___________月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
    (镇、街道)→R7
    2.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
    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住本户,户口待定 →R8
     
     
     
     
     
     
     
     
     
     
     
     
     
     
     
     
     
     
    每个人都填报
    200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1993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6.户口登记地情况
    R7.户口性质
    R8.受教育程度
    R9.婚姻状况
     
    1.本区(县、市)其他乡(镇、街道)
    2.本市(地)其他区(县、市)
    3.本省其他市(地)
    4.外省
     
    1.农业
     
    2.非农业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未婚
    2.有配偶
    3.离婚
    4.丧偶
     
     
     
     
     
     
     
     
     
     
     
    199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10.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劳动了1小时以上?
    R11.您目前的工作单位或经营活动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R12.您目前的就业身份属于以下哪一类?
     
    1.是
     
    上周工作时间_______小时
     
    2.在职正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3.未作任何工作 →R14
    1.土地承包者
    2.机关团体事业单位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R13
    4.集体企业
    5.个体工商户
    6.私营企业
    7.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
    8.其他类型单位
    9.其他
    1.雇员
    2.雇主
    3.自营劳动者   
    4.家庭帮工
     
     
     
     
     
     
     
     
     
     
     
     
    199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13.您上个月(或按年收入折算)的月收入是多少?
    R14.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未工作是什么原因?
    R15.在过去的三个月内您采取过以下哪种方式寻找工作?
     
     
     
     
     
    ___________元
     
    →R18
    1.在校学习 →结束
    2.丧失劳动能力 →R20
    3.毕业后未工作
    4.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
    5.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
    6.承包土地被征用
    7.离退休
    8.料理家务
    9.其他
    1.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
    2.委托亲友找工作
    3.应答或刊登广告
    4.参加招聘会
    5.为自己经营做准备
    6.其他
    7.未找过工作 →R17
     
     
     
     
     
     
     
     
     
     
     
     
     
     
    R16.如有合适的工作,您能否在两周内去工作?
    R17.您不能在两周内工作或未找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R18.您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在什么单位工作?(行业)
     
    1.能
     
    连续未工作时间
     
    ___________月 →R18
     
    2.不能
    1.照顾家庭
    2.身体不好
    3.正在参加培训
    4.没有适合的工作       
    5.不想工作            →R20
    6.刚失去工作还未找
    7.刚毕业未找工作
    8.其他
    1.详细单位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未工作
     
     
     
     
     
     
     
     
     
     
     
     
     
     
     
    R19.你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做什么具体工作?(职业)
    R20.您参加了下列几项社会保险吗?
     
    1.从事的具体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未工作
    基本养老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失业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基本医疗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本 户 常 住 人 口 情 况
    每个人都填报
     
    R1.姓名
    R2.与户主关系
    R3.性别
    R4.出生年月
    R5.户口登记状况
     
    第二人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岳父母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
    8.兄弟姐妹
    9.其他
    1.男
     
    2.女
     
     
    ___________年
     
     
    ___________月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
    (镇、街道)→R7
    2.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
    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住本户,户口待定 →R8
     
     
     
     
     
     
     
     
     
     
     
     
     
     
     
     
     
     
    每个人都填报
    200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1993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6.户口登记地情况
    R7.户口性质
    R8.受教育程度
    R9.婚姻状况
     
    1.本区(县、市)其他乡(镇、街道)
    2.本市(地)其他区(县、市)
    3.本省其他市(地)
    4.外省
     
    1.农业
     
    2.非农业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未婚
    2.有配偶
    3.离婚
    4.丧偶
     
     
     
     
     
     
     
     
     
     
     
    199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10.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劳动了1小时以上?
    R11.您目前的工作单位或经营活动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R12.您目前的就业身份属于以下哪一类?
     
    1.是
     
    上周工作时间_______小时
     
    2.在职正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3.未作任何工作 →R14
    1.土地承包者
    2.机关团体事业单位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R13
    4.集体企业
    5.个体工商户
    6.私营企业
    7.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
    8.其他类型单位
    9.其他
    1.雇员
    2.雇主
    3.自营劳动者   
    4.家庭帮工
     
     
     
     
     
     
     
     
     
     
     
     
    199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13.您上个月(或按年收入折算)的月收入是多少?
    R14.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未工作是什么原因?
    R15.在过去的三个月内您采取过以下哪种方式寻找工作?
     
     
     
     
     
    ___________元
     
    →R18
    1.在校学习 →结束
    2.丧失劳动能力 →R20
    3.毕业后未工作
    4.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
    5.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
    6.承包土地被征用
    7.离退休
    8.料理家务
    9.其他
    1.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
    2.委托亲友找工作
    3.应答或刊登广告
    4.参加招聘会
    5.为自己经营做准备
    6.其他
    7.未找过工作 →R17
     
     
     
     
     
     
     
     
     
     
     
     
     
     
    R16.如有合适的工作,您能否在两周内去工作?
    R17.您不能在两周内工作或未找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R18.您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在什么单位工作?(行业)
     
    1.能
     
    连续未工作时间
     
    ___________月 →R18
     
    2.不能
    1.照顾家庭
    2.身体不好
    3.正在参加培训
    4.没有适合的工作       
    5.不想工作            →R20
    6.刚失去工作还未找
    7.刚毕业未找工作
    8.其他
    1.详细单位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未工作
     
     
     
     
     
     
     
     
     
     
     
     
     
     
     
    R19.你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做什么具体工作?(职业)
    R20.您参加了下列几项社会保险吗?
     
    1.从事的具体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未工作
    基本养老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失业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基本医疗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本 户 常 住 人 口 情 况
    每个人都填报
     
    R1.姓名
    R2.与户主关系
    R3.性别
    R4.出生年月
    R5.户口登记状况
     
    第三人
    2.子女
    3.父母
    4.岳父母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
    8.兄弟姐妹
    9.其他
    1.男
     
    2.女
     
     
    ___________年
     
     
    ___________月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
    (镇、街道)→R7
    2.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
    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住本户,户口待定 →R8
     
     
     
     
     
     
     
     
     
     
     
     
     
     
     
     
     
     
    每个人都填报
    200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1993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6.户口登记地情况
    R7.户口性质
    R8.受教育程度
    R9.婚姻状况
     
    1.本区(县、市)其他乡(镇、街道)
    2.本市(地)其他区(县、市)
    3.本省其他市(地)
    4.外省
     
    1.农业
     
    2.非农业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未婚
    2.有配偶
    3.离婚
    4.丧偶
     
     
     
     
     
     
     
     
     
     
     
    199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10.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劳动了1小时以上?
    R11.您目前的工作单位或经营活动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R12.您目前的就业身份属于以下哪一类?
     
    1.是
     
    上周工作时间_______小时
     
    2.在职正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3.未作任何工作 →R14
    1.土地承包者
    2.机关团体事业单位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R13
    4.集体企业
    5.个体工商户
    6.私营企业
    7.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
    8.其他类型单位
    9.其他
    1.雇员
    2.雇主
    3.自营劳动者   
    4.家庭帮工
     
     
     
     
     
     
     
     
     
     
     
     
    199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13.您上个月(或按年收入折算)的月收入是多少?
    R14.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未工作是什么原因?
    R15.在过去的三个月内您采取过以下哪种方式寻找工作?
     
     
     
     
     
    ___________元
     
    →R18
    1.在校学习 →结束
    2.丧失劳动能力 →R20
    3.毕业后未工作
    4.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
    5.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
    6.承包土地被征用
    7.离退休
    8.料理家务
    9.其他
    1.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
    2.委托亲友找工作
    3.应答或刊登广告
    4.参加招聘会
    5.为自己经营做准备
    6.其他
    7.未找过工作 →R17
     
     
     
     
     
     
     
     
     
     
     
     
     
     
    R16.如有合适的工作,您能否在两周内去工作?
    R17.您不能在两周内工作或未找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R18.您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在什么单位工作?(行业)
     
    1.能
     
    连续未工作时间
     
    ___________月 →R18
     
    2.不能
    1.照顾家庭
    2.身体不好
    3.正在参加培训
    4.没有适合的工作       
    5.不想工作            →R20
    6.刚失去工作还未找
    7.刚毕业未找工作
    8.其他
    1.详细单位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未工作
     
     
     
     
     
     
     
     
     
     
     
     
     
     
     
    R19.你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做什么具体工作?(职业)
    R20.您参加了下列几项社会保险吗?
     
    1.从事的具体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未工作
    基本养老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失业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基本医疗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本 户 常 住 人 口 情 况
    每个人都填报
     
    R1.姓名
    R2.与户主关系
    R3.性别
    R4.出生年月
    R5.户口登记状况
     
    第四人
    2.子女
    3.父母
    4.岳父母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
    8.兄弟姐妹
    9.其他
    1.男
     
    2.女
     
     
    ___________年
     
     
    ___________月
     
     
     
     
     
    1.住本户,户口在本乡
    (镇、街道)→R7
    2.住本户半年以上,户口在外乡(镇、街道)
    3.住本户不满半年,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
    4.住本户,户口待定 →R8
     
     
     
     
     
     
     
     
     
     
     
     
     
     
     
     
     
     
    每个人都填报
    200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1993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6.户口登记地情况
    R7.户口性质
    R8.受教育程度
    R9.婚姻状况
     
    1.本区(县、市)其他乡(镇、街道)
    2.本市(地)其他区(县、市)
    3.本省其他市(地)
    4.外省
     
    1.农业
     
    2.非农业
    1.未上过学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未婚
    2.有配偶
    3.离婚
    4.丧偶
     
     
     
     
     
     
     
     
     
     
     
    199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10.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劳动了1小时以上?
    R11.您目前的工作单位或经营活动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R12.您目前的就业身份属于以下哪一类?
     
    1.是
     
    上周工作时间_______小时
     
    2.在职正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3.未作任何工作 →R14
    1.土地承包者
    2.机关团体事业单位       
    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R13
    4.集体企业
    5.个体工商户
    6.私营企业
    7.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
    8.其他类型单位
    9.其他
    1.雇员
    2.雇主
    3.自营劳动者   
    4.家庭帮工
     
     
     
     
     
     
     
     
     
     
     
     
    1992年4月前出生者填报
     
    R13.您上个月(或按年收入折算)的月收入是多少?
    R14.您在调查时点前一周未工作是什么原因?
    R15.在过去的三个月内您采取过以下哪种方式寻找工作?
     
     
     
     
     
    ___________元
     
    →R18
    1.在校学习 →结束
    2.丧失劳动能力 →R20
    3.毕业后未工作
    4.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
    5.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
    6.承包土地被征用
    7.离退休
    8.料理家务
    9.其他
    1.在职业介绍机构登记
    2.委托亲友找工作
    3.应答或刊登广告
    4.参加招聘会
    5.为自己经营做准备
    6.其他
    7.未找过工作 →R17
     
     
     
     
     
     
     
     
     
     
     
     
     
     
    R16.如有合适的工作,您能否在两周内去工作?
    R17.您不能在两周内工作或未找工作的原因是什么?
    R18.您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在什么单位工作?(行业)
     
    1.能
     
    连续未工作时间
     
    ___________月 →R18
     
    2.不能
    1.照顾家庭
    2.身体不好
    3.正在参加培训
    4.没有适合的工作       
    5.不想工作            →R20
    6.刚失去工作还未找
    7.刚毕业未找工作
    8.其他
    1.详细单位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从事的主要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未工作
     
     
     
     
     
     
     
     
     
     
     
     
     
     
     
    R19.你上周或失去工作前做什么具体工作?(职业)
    R20.您参加了下列几项社会保险吗?
     
    1.从事的具体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未工作
    基本养老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失业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基本医疗保险
     
    1.参加
     
    2.未参加
     
     
     
     
     
     
     
     
     
     
     
     
     
     
     
     
     
     
     
     
     
         
     
     
     


    主题词: 统计 人口 调查 通知

     抄送:辽宁省统计局
     沈阳市统计局办公室               2008年2月29日印发    
                                                 共印25份